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务消费通常意义上指国家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等公务人员根据其职务享受的住房、汽车、通讯工具、公务招待额度等福利待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转型,职务消费逐渐衍生出过度消费现象,即原本为履行公务所必须的、合理、必要的职务消费,被人为地假借履行职务消费之便,通过各种手段为自己或他人谋求非正当、非公开的利益,同时,这种利益又并非是纯粹地为满足个人需要的假公济私行为。职务消费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运用行政伦理、经济学等理论首先廓清了职务消费的概念,并研究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出现弊端的必然性,同时明确了职务消费过度现象的概念、表现及产生根源,提出职务消费有别于腐败,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放任自流,需要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通过剖析国内现行的公车改革实例,并借鉴国外公车制度,指出了国内职务消费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即以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公务员社会价值的标准化,通过硬化预算约束限定合理的消费额,在源头上遏制职务消费过度现象,同时建立相应的审核监督机制,保证职务消费改革的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