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旅游业飞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自然保护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载体,随着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与强度的加大,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已开展旅游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社区居民利益失衡等问题,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然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地关系作用的地域,如何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想利用能值方法来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1)旅游经济可否作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经济模式;(2)旅游经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定量测度;(3)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状况,为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价、旅游正负面环境影响的测度、旅游经济活动的评估及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文章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自然—经济(旅游)—社会的复合系统的能流、物流、货币流进行定量的能值测度。研究表明:(1)旅游经济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经济形式。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投入能值中以旅游投入为主,而旅游活动的支撑主要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反馈投入,而系统的可更新资源投入比例偏低,系统较为依赖外界的资源投入,201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能值的总使用量为4.17×1020sej,其中可更新能值投入为7.15×1019sej,社区居民生活投入为2.26×1018sej,旅游投入为3.43×1020sej,旅游投入占到能值总使用量的82.3%;九寨沟管理局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投入,通过退耕还林、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交通减排、“智慧九寨”建设引导游客“时空分流”等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和方法,使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为完善的保护,旅游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呈现出有机融合的“共生”关系,旅游经济成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经济形式;(2)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所产生的正面效益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旅游产出及生态系统服务产出作为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正面效益,而废弃物产出为负面影响,用能值方法定量测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旅游产出及废弃物产出,对旅游正负面影响的评判比较提供依据,201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出能值为4.08×1020sej,生态系统产出为7.21×1022sej,废弃物产出为2.06×1019sej;(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九寨沟自然保护区ESI指数为0.24,EISD指数为0.29。九寨沟旅游的发展过度依赖外界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环境负载率、废弃物产出率均较高成为制约九寨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可持续发展性能,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应加大本地的可更新资源的投入使用,增强能值的利用效率,提高能值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