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冷裂纹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针对焊接冷裂纹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焊接过程中基于电磁感应热作用控制焊接冷裂纹的方法。该方法借助于焊接CCT曲线,通过在焊接热源后方同步跟踪线圈感应加热的方式合理控制焊接接头的冷却过程,减少淬硬组织,增加焊缝及热影响区的韧性,调高接头抗冷裂性能。由于避免了使用焊前预热方法或焊后热处理方法,因而可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感应加热线圈与熔池最小距离(CPD)下焊接接头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认为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冷裂纹的有效CPD区间是在工件表面熔合线路径上最高温度点与奥氏体转变温度点之间的距离(DA)和熔池最高温度点与马氏体转变温度点之间的距离(DM)之间。当CPD小于DA时,处于奥氏体转变温度(800℃)以上的部分感应加热线圈对延长t8/3没有贡献;当CPD大于DM时,感应加热不能阻止淬硬组织的形成。提出了两种随焊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焊接冷裂纹的控制参考点选择方案,熔合线节点(弱规范)和不完全淬火区低温边界节点(强规范)。利用斜Y坡口实验方法进行了随焊感应加热控制冷裂纹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CPD在有效区间内时,表面裂纹率在20%以下,且均为弧坑裂纹,而且CPD越靠近DM,裂纹率越低,控制效果越好;当CPD在有效区间外时,不能实现对冷裂纹控制。温度场测量结果显示,当CPD在有效区间范围内时,冷却曲线经过了贝氏体相变区;而当CPD大于有效区间时,冷却曲线先冷却到马氏体相变区,然后被加热到贝氏体区,然而但由于奥氏体的热稳定化,此时奥氏体未发生贝氏体转变,而是在随后的降温过程中继续转变为马氏体组织。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当CPD在有效区间内时,焊接接头的淬硬组织大大改善,高碳马氏体含量下降,贝氏体含量上升;当CPD在有效区间外时,焊接接头的淬硬组织含量基本与常规焊一致为高碳马氏体。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随焊电磁感应加热焊接接头的各区域硬度普遍低于常规焊接头,焊接接头的最大维氏硬度最多能够从727下降到515。
其他文献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含染料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每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物理法处理染料废水
2008年5月至12月,BDI指数波动幅度达到95%。论文以国际航运的引致需求为基础,即通过国际航运运输量与世界GDP、国际商品进出口贸易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计量分析了二者的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理论方法,指导人民合理营养的能力。而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这一要求。探究式教学法,
<正> 一、概述1.PBT 纤维的特性与应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是八十年代开发的新型高弹聚酯纤维。它的主要特点是:卷曲小便于加工,有好的弹性回复;手感柔软;具有易染性,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推行的改革,从制度层面正式确立了以教授治校为具体形式的大学学术权力制度,进而开启了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从此次北大改革实践来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
当今世界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开发高效抗生素是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成为本领域的研发热点。迄今为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共上市7个品种:亚胺培
本文通过铜模铸造法制备了几种Mg基长周期结构合金和准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透射电镜(TEM)分析合金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同时利用电子
20世纪80年代初,霍米·巴巴集中批判殖民话语中的他者、原型、模仿等话语修辞,介入后殖民理论争鸣。80年代末,他开始介入后现代论争,进一步反思新殖民主义、后现代和现代性问
超高速磨削是一种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零件表面加工质量、实现难加工材料的精密加工的一种新技术,被喻为“现代磨削的最高峰”,已被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列为面向21世纪
与传统的水利工程并不相同,生态水利工程主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在水利工程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人类的活动对于周围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达到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