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xxx铝合金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先进航空航天装备的不断发展,对2xxx铝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工作者通过成分优化和制备过程控制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2xxx铝合金。结合相关研究现状,本文主要研究二次挤压对2024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包括:(1)均匀化退火对2024铝合金铸态组织及一次挤压后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2)二次挤压对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3)固溶时效对二次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xxx铝合金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先进航空航天装备的不断发展,对2xxx铝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工作者通过成分优化和制备过程控制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2xxx铝合金。结合相关研究现状,本文主要研究二次挤压对2024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包括:(1)均匀化退火对2024铝合金铸态组织及一次挤压后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2)二次挤压对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3)固溶时效对二次挤压2024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铸态及一次挤压后试样在495℃、4-24h的均匀化退火过程中,残余相的面积均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但铸态及一次挤压后试样残余相面积随时间减小速率不同。铸态试样在495℃保温16h后,残余相面积百分数由铸态的9.3%降至3.5%,之后再延长保温时间,残余相面积百分数变化不大;一次挤压后试样在495℃保温8h后,残余相面积百分数由铸态的9.3%降至3.5%,之后再延长保温时间,残余相面积百分数变化不大。(2)不同试样经过二次挤压后,沿挤压方向仍为纤维状组织,而残余相进一步破碎,平均尺寸明显减小。(3)不同试样经500℃、30mi n固溶淬火后,残余相面积和尺寸均再次减小。一次挤压试样固溶残余相面积百分数降低至4.4%,平均残余相尺寸降低至2.6μm,二次挤压试样固溶后残余相面积百分数降至2.6%-6.4%,残余相的平均尺寸在2.3μm-2.7μm之间。(4)500℃,30min+185℃,12h固溶时效状态下,二次挤压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较一次挤压后有明显的提高。屈服强度由一次挤压后的373.5MPa提高到二次挤压后的382.3MPa-387.7MPa之间,抗拉强度由一次挤压后的475.7MPa提高到二次挤压后的478.9MPa-493.4MPa之间,延伸率由一次挤压后的14.4%提高到二次挤压后的15.7%-18.1%之间。(5)500℃,30min+90天自然时效状态下,经二次挤压后试样的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较一次挤压后有明显的提高。屈服强度由一次挤压后的345.9MPa提高到二次挤压后的351.7MPa-368.9MPa之间,抗拉强度由一次挤压后的480.7MPa提高到二次挤压后的500.7MPa-510.9MPa之间,延伸率由一次挤压后的15.8%提高到二次挤压后的提高到二次挤压后的17.5%-21.7%之间。
其他文献
基于反应烧结碳化硅的方法制备反应烧结二硼化钛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烧结温度相对较低、制备工艺简单、净尺寸成型、可工业化生产和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利用该方法制备的二硼化钛复合材料存在的残余硅,影响其力学性能,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为了降低反应烧结二硼化钛陶瓷中的残余硅,提高其力学性能,本文利用凝胶注模、不同碳含量和颗粒级配等方式降低复合材料中的残余硅。通过降低复合材料中的
连续运动铝合金板带的横向电磁感应加热问题,是包含运动参数在内的三维非线性涡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分析,是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冶金工程领域中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建立了横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仿真计算模型。横向电磁感应加热问题的耦合场计算过程中建立A-Φ法计算涡流场,为了提高三维耦合计算效率,对横向电磁感应加热问题进行了合理的简化,从而缩短了横向电磁感应加热耦合计算时间,确定了边界条件。建立了连续运
糖类分子的多羟基结构特征导致难以控制糖基化反应的位点专一性,因此在寡糖合成中对羟基进行选择性保护至关重要。选择性保护基团种类繁多,由于烷基比较稳定,且在温和的条件下易脱除,所以烷基成为重要的选择性保护基团之一。至今已经发展了许多选择性烷基化的方法,基于有机锡试剂的选择性烷基化方法因为适用性强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有机锡的潜在毒性,其已被限制使用。而基于有机硼催化的选择性烷基化方法曾经是取代有机锡法
全世界每年在大气中使用的钢材由于腐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耐候钢开始被人们关注并广泛发展起来。铁路行业高速重载的发展要求,对耐候钢的强度要求不断提高,耐候钢在提高耐腐蚀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强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强度耐候钢进行了合金成分设计,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研究,实验室轧制工艺研究,以及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研究,主要工作及研究结果如下:(1)设计出高强度耐候钢Q500NH、Q550NQR1
近年来V-N微合金钢的优良性能逐渐被发掘,在V-N微合金钢中加入Mo元素可以优化基体组织结构同时对第二相的析出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基于V-N-Mo系微合金钢,对其在高温变形行为与低温的析出行为进行了基础研究,并系统研究了Mo元素在低温区对VC析出的影响机理,最后对V-N-Mo系实验钢进行了实验室试制。得到结果如下:(1)高温奥氏体变形行为研究结果表明:Mo可以提高V-N钢变形抗力且在低应变速率(<1
甘油碳酸酯作为重要的甘油衍生物能够广泛用于许多化工生产领域,在以甘油为底物合成甘油碳酸酯的路径中,甘油和尿素反应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位低,经济效益高,反应条件相对温和的特点,成为了最具工业化前景的甘油碳酸酯合成路线。当前单纯的杂多酸催化剂应用于该反应仍然存在活性低的难题,因此对杂多酸催化剂的改性研究,提高其对甘油与尿素的催化活性依然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1)通过湿法浸渍法制备出锌物系复合的磷钨酸
316L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核电、化工等领域。电弧熔丝增材技术具有高的加工效率,已在某些316L不锈钢构件的制造中得到尝试。但电弧熔丝增材工艺参数对316L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面向316L不锈钢核电构件的制造,开展316L不锈钢电弧熔丝增材工艺实验,对增材试样进行硬度、拉伸、电化学腐蚀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测试,研究了冷却
数控机床作为机械制造的关键设备之一,其精度关系着生产产品的质量,而滚动直线导轨作为机床的进给系统重要的一部分,对机床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就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开展对滚动直线导轨的刚度建模、动力学分析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赫兹理论求出滚动直线导轨滑块与滚动体的弹性变形系数。在基于滚动体等刚度变形理论,得到滚动体在滑块中位置的控制点,对这些控制点进行曲线拟合。本文中采用了三
6.5%高硅钢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主要表现在高频铁损低、磁滞伸缩小、磁导率高等方面。是高效、节能、轻便化的理想软磁材料。但是6.5%高硅钢的脆性比较大,无法通过传统轧制工艺生产。现阶段,只有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可以实现6.5%高硅钢的工业化生产。但是由于日本的技术封锁,国内的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还不能进行高硅钢的批量生产。随着6.5%高硅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