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高度重视的社会发展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无法充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乡风文明建设推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浙江省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是乡村振兴战略产生新方法、新模式、新理论的沃土。从浙江乡风文明建设先行探索的实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为理论依据,从物质基础、政治保障、文化资源等方面分析浙江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浙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措施,在提高农民素养培育乡村产业生力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实现文化惠民,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创新理念,重视城乡共融文明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浙江乡风文明建设在实践过程中避免不了发展的瓶颈,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投入不均衡导致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大,部分民间陋俗仍然存在,民间文化传承缓慢,乡风文明建设管理缺位等阻碍了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从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提升基层管理水平等方面找到对应的适合浙江乡风文明发展的提升策略,从而促使浙江乡风文明建设良性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