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不同于以往扶贫资源的“漫灌”,精准扶贫将资源注入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滴灌”。通过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帮扶等扶贫措施,形成了以“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机制,项目进村、干部包村,开始了从国家到乡村的精准扶贫运动。乡村社会是国家贫困治理的终端,精准扶贫的执行场域,贫困对象对国家精准扶贫的直接观感来自于乡村扶贫工作,国家贫困治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因而,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评价应该下沉到乡村社会,以贫困户为评价主体,以满意度为衡量尺度。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全文共六章,第一章通过梳理国内关于精准扶贫研究的方向、成果及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二章梳理了精准扶贫提出的理论渊源,党的十八大以前采取了一系列贫困治理措施、取得的重大成就,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是精准扶贫提出的现实基础。第三章围绕满意度理论展开,梳理总结了贫困户满意度评价依据,并构建了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第四章是对A镇的实证分析,运用构建出的数学模型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结合文献材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A镇精准扶贫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脱贫成效显著,能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二是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感知为“基本满意”,在精准扶贫政策宣讲、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满意度较高;三是精准扶贫工作存在低满意度指标,如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人居环境建设、文明乡风建设,扶贫工作仍需改进。第五章即是围绕满意度调查具体指标结果和原因分析展开;第六章是对提升贫困户满意度的思考与建议。通过对低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原因分析,本文认为要提升贫困户满意度,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推动农村教育文化发展。三是要形成长效脱贫机制,强化产业脱贫的支撑功能,着力于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四是要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乡村振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之策。在后精准扶贫时代解决现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满足感、公平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