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不断调整自己的业务类型和组织管理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提供更好的服务。21世纪的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分支网络全球化、业务经营综合化、收入渠道多元化、经营规则国际化以及金融服务的电子化。截至2015年底,共有22家中资银行在海外5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298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机构213家。中国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是971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7.6倍。因此,在此国际国内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理论范式、国内外文献及行业现状和特征进行梳理,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行业背景。结合中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本文基于新兴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源理论,从动因视角提出了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东道国因素:东道国市场规模、双边经济交往水平、东道国金融发展程度。从制度理论对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和文化距离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建立引力模型,运用2006-2015年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18个东道国(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双边经济交往水平、东道国金融发展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对于东道国制度质量从代表话语权与问责制,政治稳定与杜绝暴力/恐怖主义,政府效率,RQ代表监管质量,法治水平,腐败控制六个维度进行度量和考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东道国政治稳定性、监管质量及法治水平与我国商业银行FDI呈显著正相关,民主发展水平和腐败控制水平与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政府效率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制度六维度进行分析,加上控制变量:东道国与我国地理距离、东道国汇率水平和对外资的吸引力,对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双边经济交往水平、东道国金融发展程度、制度质量、文化距离与我国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东道国制度因素相比,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双边经济交往水平、东道国金融发展程度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投资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