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以光电转化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了拓宽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应用领域,科学家们尝试利用轻便可弯折的柔性导电基板代替重量大、易破碎、昂贵的镀有铟锡金属氧化物导电层的玻璃来制备DSSCs。一般常用的柔性基板是聚合物导电基板,但是由于聚合物基板的热稳定性不够,在其上制备的光阳极不能高温烧结,导致二氧化钛纳米晶颗粒之间连接性不够,电池性能不够好。导电性优异且耐电解液腐蚀的钛箔用作光阳极基板,可耐受高温烧结,光从对电极面照射到电池,即可克服金属不透光的缺点。此外,金属钛箔基板与多孔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难以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因此,如何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增加金属钛箔基板与多孔氧化物之间的结合力也是增加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以高透过率的ITO-PET为对电极基板,利用离子溅射法制备出高透过率(60%-85%:400-800nm)高催化活性的柔性Pt对电极,比较了不同溅射条件下制备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I-V性能。当溅射时间为20s时,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为4.0%。(2)利用阳极氧化法,分别在NH4F和HF这两种电解液体系中在钛箔基板上成功制备了结构规整有序的高密度TiO2纳米管阵列。结合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机理,考察了不同电解液体系中不同阳极氧化电压和不同阳极氧化时间对纳米管阵列形成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可发现,NH4F电解液体系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管阵列厚度约在1.3-3μm左右,管径约在60-70nm左右,HF电解液体系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管管径约在60-70nm,厚度约在150-285nm。(3)利用离子溅射制备的高催化活性高透过性的Pt电极作为对电极,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钛箔作为光阳极基板,组装成DSSCs电池。TiO2纳米晶薄膜厚度对背面照射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有明显影响,当丝网印刷层数为8层时,膜厚为17μm,电池性能最佳。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氧化条件形成的TiO2纳米管阻挡层对所制备的柔性DSSC的光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在NH4F体系中,当阳极氧化时间为60min,电压为30V时得到的TiO2纳米管阻挡层制备的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达到了5.1%;在HF体系中,当阳极氧化时间为60min,电压为60V时得到的TiO2纳米管制备的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为4.9%。利用TiCl4溶液处理TiO2纳米管阻挡层,可修复纳米管表面的缺陷,增加电子传递速率。经TiCl4溶液处理的NH4F电解液得到的TiO2纳米管阻挡层组装成的DSSCs,其光电转化效率由5.1%提高到了5.4%。同样,HF电解液得到的TiO2纳米管阻挡层经TiCl4溶液处理后组装成的DSSCs,其光电转化效率由4.9%提高到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