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目前来说使用范围最广的动力装置,内燃机由于其独特的运动形式以及结构决定了其会产生振动。在随着发动机逐渐向高速、大功率发展的同时,振动噪声已逐渐成为判断发动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对船舶来说,发动机更成为最主要的振动噪声的源头。舷外机,是在近海广泛应用的一种动力推进装置,因为安装在舟、艇尾部艉板处而得名。然而舷外机由于其发动机布置方式以及工作环境与车用发动机不同,所以会产生更加复杂的振动噪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目前来说使用范围最广的动力装置,内燃机由于其独特的运动形式以及结构决定了其会产生振动。在随着发动机逐渐向高速、大功率发展的同时,振动噪声已逐渐成为判断发动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而对船舶来说,发动机更成为最主要的振动噪声的源头。舷外机,是在近海广泛应用的一种动力推进装置,因为安装在舟、艇尾部艉板处而得名。然而舷外机由于其发动机布置方式以及工作环境与车用发动机不同,所以会产生更加复杂的振动噪声问题,再加上舷外机的机体直接暴露在外面,导致舷外机会产生非常剧烈的振噪问题。所以对舷外机开展振噪研究,对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采用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围绕一台三缸舷外柴油机,针对其整机表面的振动和噪声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发动机零件Pro/Engineer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整机的装配建模,检查零件模型的装配干涉,验证发动机零件模型几何参数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然后建立舷外机整机及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包括发动机机体、气缸盖、气门室罩壳、油底壳、齿轮室罩壳等主要构件,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其固有频率和阵型。同时,建立曲轴活塞连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定义约束、运动关系并在其上施加载荷,计算得到该动力系统响应以及机体主轴承处受到的作用力,为接下来计算整机表面结构响应和噪声提供基础数据。其次,通过整机的有限元网格建立整机的声学网格,采用边界元法和基于模态的声学传递向量法,将动力学结果施加到整机上面,对舷外柴油机整机声振响应进行计算,同时在外声场中选取特征点计算其辐射噪声,为接下来的减振降噪优化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然后根据振动噪声的计算结果,采用在动力学系统中设计添加单平衡轴对整机进行优化。最后,根据舷外机的结构特点,在专门的实验台架上,对改进后的舷外柴油机样机进行了一系列振动噪声方面的测试实验,包括振动试验、噪声试验和噪声源识别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模拟的结果正确性。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舷外机满足了计划设定的开发目标,优化后的整机噪声声功率在低频段最高可降低2d B(A)左右。
其他文献
城市夜景观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是城市日景观的再现和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明晰地展现城市轮廓,通过点、线、面、体的交织彰显城市肌理和空间布局,通过灯光的艺术表达手法展现城市的建筑特色和地域特征。近些年来,各大小城市在争相打造明亮、耀眼的夜景观,以展示城市的建设面貌和发展水平,由此导致光污染、地域性表达缺失、艺术性表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探索城市夜景观的地域性和艺术性”为研究目的,分析
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铁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越发紧密,高铁站点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对于高铁沿线的中小城市来说,高铁在对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受到资源外流等重大挑战。因此,研究高铁对沿线中小城市的空间影响作用具有迫切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在由国家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倡导下,河北省高铁发展尤为迅速,因此本文以河北省高铁沿线中小城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高铁对
改善缸内颗粒物的氧化过程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缸内颗粒物的氧化机理对控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自主研发的全气缸取样平台和燃烧数值模拟,同时运用发动机排放粒径谱仪、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及X射线电子能谱仪等表征仪器,探索了柴油机不同燃烧边界条件下缸内碳烟氧化诱导的团聚态颗粒破碎现象,并分析了颗粒破碎的影响因素;另外,分析了缸内颗粒物破
目前正值我国装配式建造模式呈现高速度发展中,预制构件的需求量愈发庞大。预制构件的生产是具有面向订单的特点,其中多品种小批量的问题使得合理的调度与规划成为提升预制构件厂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在预制构件生产中存在着养护窑数量有限的特点,因此需要分析在养护窑数量限制下采取自然养护作为替代方式的调度问题。本文在对生产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蒸汽养护为首选方法并以自然养护为替代方法的预制构件调度优化模型,对存在替
近些年来,机器人相关技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该项技术在各行各业领域中广泛应用,致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机器人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机器人的智能性提出更高的需要。自主导航技术已成为了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体现标志。本文主要研究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功能的关键性技术:定位、地图构建以及路径规划。依据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功能需求,
随着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及人们对建筑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其高效节能的特点强势占领市场,但低温适用性差及氟利昂制冷剂替代问题限制了其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以自然工质CO2为制冷剂的跨临界热泵形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太阳能辅助跨临界CO2热泵相变蓄能空调系统(简称复合热源蓄能空调系统)。该系统除具有跨临界CO2热泵本身优越的制热性能外,还实现了自然低品位热源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与性能是影响着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工程设计时,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依据是国家标准中给出的半经验公式,该公式是基于上个世纪中期提出的简化解析模型推导得出的,工程实践效果表明,该方法存在较大的偏差,依据该方法设计的地源热泵系统经常出现初投资过大或者使用效果达不到要求的问题,限制了该技术推广应用,针对该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一些发达的区域城市均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特别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都在规划建设地铁,以满足人们对城市交通的需求,地铁建设给当地工作生活的居民带来诸多的便利,一块块科技园伴随而建,一幢幢住宅楼拨地而起,共同分享城市交通便利的红利。考虑到长远可持续性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作为21世纪的发展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原油蒸馏过程普遍存在分馏精度差、能耗高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常压蒸馏塔与换热网络间的耦合关系,只考虑了单装置优化,从而导致蒸馏系统与换热网络间的不匹配。换热网络与蒸馏系统紧密相关且相互制约。例如,当换热网络运行超出运行规定范围,不仅会增加系统能耗,还会导致蒸馏系统内部热量不平衡,直接影响各侧线产品质量和收率。当常压蒸馏塔内的取热分配不合理时,会严重限制换热网络的能量回收率,降低
高效、持续的燃料生产保证了清洁能源的储存、利用、运输基础设施的结合,有助于克服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并为运输提供高能量密度的燃料。氢能是一种绿色、清洁的二次可再生能源,具备成为低碳经济主要燃料的巨大潜力。但氢气只能要从含氢的水、煤、天然气等化合物中获取。在现有的制氢技术中,电解水制氢具有操作简便、产物为高纯度且无污染的H2及O2等优点,为创造高效、可持续燃料提供了关键思路。但在电解水的四电子-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