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惟有谋求更高层次上的自我发展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使之本土化。分析、比较我国与美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中“教育”发展战略,既可以从宏观上找出差距得以准确把握今后走向,又能够从微观上注重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中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发展战略与其说是产生于彼此间的共同点,莫不如说是产生于相互间不同的社会背景、办学特色、发展策略等,如中国的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理念定位较晚且凸现了政治性,而美国的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理念定位早于中国且突出了人文精神。中美体育专业教育肇始阶段课程内容具有相似点,尽管中国高等体育院校师资更新速度和师资队伍学历水平总体上低于美国高等体育院校,但两国体育专业教育都从最初以培养体育师资为目标转向了多元培养目标且发展日趋专业化。中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的“产品”始终面临着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以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中国的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相对单一且以“专才”培养模式为主,而美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目标设置超前化、职业化且以“通才”培养模式为主。近年来,两国高等体育院校从卖方市场业已转向买方市场,因而都在维系自身生存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及办学优势方面下大功夫。中国的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局限于体育范围,而美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从体育扩大到体育以外的综合类范围。两国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均由技术课和理论课组成,中国偏重于技术课教学,而美国则侧重于理论课教学。中美高等体育院校均拥有管理自主权,不过中国体育院校受国家体育总局或地方体育局直接管理其自主管理权始终受限制,而美国体育院校采用委员会管理方式实施层级权力分散予以学校总体管理且体现了民主性和效率性,从根本上确保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发展战略乃是体育学以及相关专业教育的现实与未来要求使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只有把握体育教育发展走向、突出“体育”学科特色、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实现专业设置超前化发展、培养世界级体育专家等,才能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水平,才能跻身于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