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拱效应广泛存在于抗滑桩支护的滑坡体中,其中横剖面存在的桩间土拱效应和桩后土拱效应已有相对全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应用于抗滑桩桩间距优化设计中,然而,对滑坡纵剖面的土拱效应的研究甚少。与横剖面土拱效应相比,纵向土拱效应对抗滑桩支护是不利因素,因此对纵向土拱效应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纵向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做了初步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两种纵向土拱的存在形式,并分别对两种土拱的合理拱轴线进行理论推导。结合实例建立理论计算模型,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计算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横向桩间及桩后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纵向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根据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不同将纵向土拱效应分为纵向竖直土拱和纵向水平土拱。其中纵向竖直土拱受力状态可近似简化为结构力学中的三铰拱受堆载的情形,而纵向水平土拱受力状态则是三铰拱与压杆稳定模型的综合体,比纵向竖直土拱受力复杂。2、对纵向土拱做力学模型简化,并利用结构拱的合理拱轴线方程求解方法求解纵向土拱理论上的存在形式。其中纵向竖直土拱方向与滑坡推力方向垂直,受力相对简单,合理拱轴线为对称的悬链线形;而纵向水平土拱方向与滑坡推力方向平行,因此两拱脚受力不对称,合理拱轴线的公式相对复杂,需根据坡面倾角与滑面倾角的大小分情况讨论。3、根据抗滑桩支护实例,建立理论计算模型,运用推导得出的合理拱轴线公式,求解模型的纵向竖直土拱和纵向水平土拱的拱形,对理论推导公式做出验证。4、对理论计算模型进行ANSYS有限元分析,得到模型的应力、应变、位移云图。根据两种纵向土拱各自的力学特性,在结果图中找出对应拱形,与理论计算拱形作对比。结合抗滑桩桩身位移、剪应力分布,分析考虑纵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破坏机理。从而证实纵向土拱效应的存在形式及对抗滑桩支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