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引导下,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与单纯系统治疗对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的影响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年龄18-75岁;(2)在治疗前1个月内在我院行PET/CT检查且检查报告完整;(3)组织学证实为NSCLC且病理报告完整;(4)临床分期为IV期;(5)首程治疗过程完整,且病例基线资料完整;(6)对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死亡),至少随访1年。排除标准:(1)患者无病理诊断,临床分期或病理分期不详;(2)患者伴有其他类型原发肿瘤;(3)患者接受过免疫相关治疗;(4)病例资料缺失;(5)治疗方案不完整或因不耐受未完成治疗;(6)患者驱动基因阳性且接受相应的靶向治疗;(7)患者失访。按照上述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0例寡转移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既往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系统治疗组(ST组)(48例)和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组(ST+LT组)(92例),使用1:1倾向评分匹配得出ST组(48例)和ST+LT组(48例)的平衡组。ST组患者采用单纯系统治疗方案(如化疗,中药等积极的全身治疗)。ST+LT组患者采用局部治疗方案(放疗和手术)联合系统治疗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以及此类患者相关的预后因素。R软件绘制Nomogram并进行验证。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40例患者中,中位总生存期为14.5个月,1年,2年,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3.6%、26.4%、10%。经倾向评分匹配减少选择偏差和混杂因素后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分期、肿瘤转移情况等临床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96名寡转移NSCLC患者中,男性68例(70.8%),女性28例(29.2%),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39例(40.6%)、腺癌49例(51.1%)和其他癌类型8例(8.3%)。周围型肺癌61例(63.5%)、中央型肺癌35例(36.5%)。7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39例患者接受放疗(生物等效剂量为≥36Gy),2例患者接受手术加放疗。ST+LT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且未增加治疗相关死亡的风险。54例(56.25%)患者伴有2-5个转移灶。最常见的部位为肺内或胸膜转移(63例,65.63%)、骨转移(30例,31.25%)、肝转移(6例,6.25%)、肾上腺转移(10例,10.42%)和脑转移(19例,19.79%)。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情况、KPS评分、淋巴结转移状态、局部肿瘤分期、转移灶数量、肾上腺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ST组与ST+LT组的中位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5个月vs.11个月,p=0.004)。在多变量分析中,我们也发现ST+LT与良好的OS密切相关(p=0.01,HR 0.527,95%CI 0.325-0.856),转移灶数量也是影响寡转移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总的来说,在本研究中,转移灶数量以及局部治疗是影响寡转移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纳入了吸烟情况、转移灶数量以及是否行局部治疗作为预测因子建立寡转移NSCLC患者的临床预测模型并绘制Nomogram。预测生存率的C指数为0.667(95%CI:0.589-0.745),生存概率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测吻合良好。结论: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下,积极的局部治疗有助于提高寡转移NSCLC生存期。转移灶数量也是影响寡转移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另外,PET/CT通过精确分期和辅助靶区勾画有助于促进精准治疗并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建立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初步用于寡转移NSCLC患者的生存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