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 Chun),为桦木科(Betulaceae),铁木属(Ostrya)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原生株仅5株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已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目铁木在经济和科研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天目铁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开发EST-SSR分子标记,对天目铁木在天目山、庆元、午潮山等地的引种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以及亲本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 Chun),为桦木科(Betulaceae),铁木属(Ostrya)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原生株仅5株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已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目铁木在经济和科研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天目铁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开发EST-SSR分子标记,对天目铁木在天目山、庆元、午潮山等地的引种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以及亲本分析,以期对天目铁木物种的保护和扩繁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目铁木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对测序数据分析,丰富了天目铁木基因方面的数据。同时进行EST-SSR位点发掘和相应引物的开发,最终获得12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引物,填补了天目铁木SSR分子标记的空缺。(2)各引种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均有所不同,但个引种地区的天目铁木生长良好,表明天目铁木仍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且生长良好。(3)从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来看,其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极低的遗传多样性。天目铁木原生株周围曾经存在过较多祖先群体可能是现在仅有的5株原生株以及其子代仍能保留相对较高遗传多样性的原因。(4)在对不同引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中发现,从群体来看,引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原生株居群,但从个体角度来看,引种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相比于原生株个体更低。(5)根据亲本分析结果显示,亲本为各引种地所带来的遗传差异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以下保护策略:(1)加强原生株的保育以及基因型的保存;(2)采集各引种群体的种子开展扩繁、资源保存工作;(3)在不同生境进行引种,并对限制其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4)加深对天目铁木遗传多样性和濒危机制的研究。(5)加大宣传,加强人们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山核桃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树种,其面临纯林化加剧、生长高峰期遇种植地持续阴天等生态问题,但是其生长所必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光能,光照不足,导致植物出现徒长,植物抗逆性下降等现象。减缓光照不足对喜阳植物的不利影响,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山核桃栽培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在农林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抗水解稳定离子钛(Anti-hydrol
我国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原因之一,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以毛竹为原料,通过传统化学分析、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净蛋白体系(CNCPS)组分分析以及瘤胃降解试验,对不同菌种处理毛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其作为新型饲料资源的可行性。并利用傅立叶红外交换光谱进行分析,为研究分子结构与营养成分和降解率之间的相关性提供参考。试验一: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本试验以
黄河泥沙含量巨大,入海口滩地为黄水入海受潮水顶托沉积而成,具有不断向外延伸的特点。自黄河南泛夺淮以降,由于泥沙沉积,滩地淤生,苏北黄河入海口经历了一段陆地持续向海发育的演变过程。其中清代是黄河口三角洲向海发育的高速发展期,海口迅速东移,滩地大规模淤生,这为清代进行大规模的海口滩地开发活动奠定了生态基础。海口滩地繁茂生长的芦苇,是重要的河工物料。而滩地经脱盐、开垦等亦可逐渐向熟田演化,为人类繁衍生息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国内建设治理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设规划和要求,经济上注重产业多样化发展,政治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两者的有效互动,农业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朝着高速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基于人才市场严重饱和状况,农创客应运而生,成为加快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为有效拉动农业生产规模、保障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坚强支撑。浙江省农创客在全国农创客发展中占据领先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胞内感染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土壤和胞内环境中李斯特菌会面临多种应激反应,单增李斯特菌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以适应大部分来自环境的应激。在我们对李斯特菌氧化还原蛋白Yjb H和Grx的应激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中发现转录水平差异极显著的基因簇lmo0
仙霞岭山脉具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山地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本试验以遂昌仙霞岭山脉的牛头山和九龙山为研究区域,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两种代表性物种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北仑姬蛙Microhyla beilunensis(区域新纪录种),进行生理生态学的相关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基于牛头山红外相机监测结果,研究黑麂的活动节律,并利用M
micro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miR-22在猪不同肉色的肌肉中差异表达,可能通过靶向ELOVL6调控肌肉细胞脂肪酸组成及线粒体功能,是影响肉品质性状的一个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以C2C12成肌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miR-22和ELOVL6对骨骼肌细胞脂肪酸组成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在HEK293t细胞中研究确定miR-22和ELOVL6之间的靶向关
本研究采用从竹叶中提取得到的竹叶黄酮(Bamboo leaf flavonoid,BLF)和新型饲料添加剂包膜丁酸钠(Coated sodium butyrate,CSB),并以杆菌肽锌(Zinc Bacitracin,ZB)作为抗生素对照,研究2种添加剂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探究竹叶黄酮和丁酸钠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的可行性。选用300只200日龄的仙居鸡,随机分为
清代诗人卢见曾在塞外谪戍三年的时间中,创作诗歌作品一百首,成《雅雨山人出塞集》。本文以此诗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诗人三年的塞外经历,力图对诗集进行完整全面的分析阐释。本文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说明研究现状及方法思路。正文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通过卢见曾的边塞经历及诗作,概括出诗人内心经历了离京出塞前的离愁与期待,到抵达塞外后的旷达与思归,再到承恩赐还时的兴奋与不舍,贯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