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译和他译的功能对等——以《台北人》为研究个案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译现象几乎与翻译现象同时出现,但对自译的研究却远远不及对翻译研究的规模。尽管如此,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自译研究方面已经初具规模。相比较而言,国内对自译的研究比较少,尽管国内不乏优秀的自写自译的翻译家。而且到目前为止对自译现象的研究就是只谈自译,没有专门从哪个方面来谈论自译和他译的区别和联系,因此笔者试图分析自译和他译的区别。   本文尝试以白先勇的《台北人》的译本为个案,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比较自译和他译。自译是作者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于是在自译过程中回顾代替了分析,而且通常作者自译的目的是在于尽全力从各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则是想方设法达到意义,风格和文化等的功能对等。而他译则是尝试去把作者的内容、主题和写作手法传达给读者,在分析原文,对原文加以理解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想方设法从语言和风格层面去理解原作者的意图,由于中文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本文是只讨论中译英),在中译英的理解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或多或少跟原文有所出入或者注入译者的观点和想法,导致无法达到理想的功能对等。本文主要是谈文学翻译中小说的翻译。小说翻译的自译和他译可从主题、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整体对比。本文试图从意义,风格,文化的等方面的翻译对自译和他译进行比较。   本研究的是通过从功能对等角度来比较自译和他译,从而得出《台北人》中,自译比他译能达到更高程度的功能对等,意义在于倡导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自译和自译研究。
其他文献
语料库语言学是上个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语料库研究是—门交叉学科,融合了语言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在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与便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遭受着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人与自然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的精神生态严重失
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科技公司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通过万维网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本篇文章旨在跨文化交际和公司形象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中国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