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的生长与分布受许多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影响,在诸多非生物因子中,潮汐浸淹对红树植物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红树林的虫害日趋严重,成为影响红树林生长的重要生物因子。本研究选取红树植物秋茄为对象,利用水位梯度实验平台实现小范围内多潮位梯度的处理(以植被自然分布下限为参比值0,从参比之下50 cm到参比之上225 cm),通过19个月跟踪监测不同潮位下秋茄幼苗的生长、叶片功能性状及其受不同类型昆虫取食的程度,掌握沿潮位梯度下秋茄生长和虫害的格局,探究环境梯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结合植物适口性来探讨植物-昆虫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潮位高程从-50 cm升高到150 cm,淹水时间线性下降,高程150~225 cm淹水时间开始缓慢减少,-50~225 cm的变化范围为0.01 h/d~15.10 h/d;表层土壤含水量随高程升高线性下降,变化范围为52.58%~4.50%;在高程-50~150 cm处土壤间隙水盐度无显著区别,为17.62~32.94 PSU,但从高程175~225 cm时急剧升高,变化范围为67.08~181.02 PSU。2.随着高程的升高,秋茄幼苗株高线性降低,变化范围为17.25~105.50 cm,而基径、分枝数、总叶片数和生物量随着高程的升高均呈“驼峰型”分布,在中潮位生长最佳,而在低潮位和高潮位都生长较差,基径为5.93~14.70 mm,分枝数为2.29~8.33个/株,总叶片数为13.88~68.83片/株,生物量为13.05~77.46 g/株。3.秋茄幼苗叶片性状随着高程的变化发生改变,随着高程的升高,叶片的厚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倒驼峰型”规律,含水量、比叶面积线性下降,单叶面积先缓慢下降至高程125 cm后线性下降。叶片营养方面,随着高程的升高,C含量先上升后下降,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与C含量相反的规律,而C/N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叶片次生代谢物质总酚含量随着高程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与C/N呈显著正相关,符合碳素/营养平衡假说。4.不同高程下的秋茄幼苗受咀嚼式和钻蛀式类型昆虫的取食规律相同,均呈现“驼峰型”分布,以中潮位的秋茄受虫害取食的程度最高。受咀嚼式昆虫取食的叶片数受害率为23.94%~99.07%,叶面积受害率为1.18%~32.95%,受钻蛀式昆虫取食的顶芽受害率为0~83.70%。秋茄幼苗叶片受刺吸式昆虫的取食轻微,叶片数受害率为0~15.15%,且虫害程度沿高程升高无明显规律。5.在幼苗生长前期,植物生长势越旺盛(株高增长),秋茄叶片数受害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生长势假说。植物体内的主要含碳物质是草食动物活动的能量来源,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虫害程度随着叶片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除此之外,相对高程较低的秋茄幼苗叶片虽然比叶面积高,含水量高,总酚含量低,但虫害程度却比较轻微,可能由于该处受潮水浸淹频度大导致昆虫存活力低。以上结果表明,潮汐能显著影响秋茄幼苗的生长发育,并通过影响秋茄叶片的适口性从而间接影响秋茄的虫害情况。在中潮位的秋茄幼苗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最佳,而在低潮位长时间淹水和高潮位的干旱高盐都致使秋茄幼苗生长较差。此外,高潮位的秋茄叶片适口性差,而低潮位受潮水浸淹频度大导致昆虫存活力低,使得在高潮位和低潮位的秋茄幼苗受虫害取食压力低,受害程度小。生长在中潮位下秋茄幼苗生长势旺盛,适口性较好,因此受虫害影响最大。从野外观察中还发现,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红树植物幼苗的程度不同。本研究针对红树植物的幼苗期,更系统全面地研究不同口器昆虫取食红树植物幼苗情况的差异,对中国红树林恢复造林过程中幼苗的管理和虫害预防具有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