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与血管舒张、凝血、抗菌以及肿瘤生长等密切相关。发展NO的供体化合物或者NO产生载体,拓展其生物医学应用,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NO的半衰期较短,不易储存,难以可控释放,并且生理活性依赖于浓度水平。因此,如何实现NO的可控产生与释放是NO生物医学应用面临的重要挑战。凝集相液滴(或者简称凝集体)颗粒(Coacervate microdrop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与血管舒张、凝血、抗菌以及肿瘤生长等密切相关。发展NO的供体化合物或者NO产生载体,拓展其生物医学应用,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NO的半衰期较短,不易储存,难以可控释放,并且生理活性依赖于浓度水平。因此,如何实现NO的可控产生与释放是NO生物医学应用面临的重要挑战。凝集相液滴(或者简称凝集体)颗粒(Coacervate microdroplets)是由正负电荷聚电解质基于液液相分离作用形成的微粒,具有分子选择性富集、液体动态流动性和可控响应组装等性能。本文针对NO的可控产生与释放的科学问题,发展级联酶的NO产生体系,构建基于凝集相液滴的生物载体,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凝集相液滴的红细胞膜包被及其溶血效应研究在液相分离作用形成的凝集体表面包被红细胞膜,显著提高了凝集体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其溶血效应。红细胞无亚细胞器,便于膜的提取。本章以带正电的聚合物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和带负电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经过静电作用介导的液液相分离制备了凝集体液滴颗粒,进一步在表面包被红细胞膜,构建了含膜的凝集体,平均粒径约为6μm。凝集体包膜以后表面电荷由正变负,颗粒尺寸有所增加,含膜凝集体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进行了表征。比色方法和流式细胞仪证实了凝集体在包膜以后可以与红细胞共存,降低了溶血效应。红细胞膜的包被增强了凝集体的血清耐受性,也有效延长了在活体内的循环时间,为进一步的生物医学应用与活体应用奠定了基础。二、含膜凝集体的一氧化氮产生及其血管舒张应用研究在红细胞膜包被的凝集体内部装载葡萄糖氧化酶,与红细胞膜携带的血红蛋白构成级联酶体系,发展了NO可控产生的新型载体。该载体以葡萄糖和羟基脲为底物,可控产生NO,实现了活体水平的血管舒张。在葡萄糖存在下,葡萄糖氧化酶介导凝集体中葡萄糖氧化产生H2O2。血红蛋白介导H2O2催化氧化羟基脲生成NO。在离体动脉环扩张实验中实时检测生成1.3μM NO,诱导动脉环张力降低了5 g,舒张率达到38%。活体水平的NO产生量约为200 n M,并通过测量兔子血压、心率进一步验证了载体产生的NO对血管的舒张作用。NO是维持血管基本张力的重要生理调节剂,提高血液中内外源NO的浓度,对于血栓、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工作发展的NO供给载体有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三、凝集体的红细胞膜原位包被及其载氧供给研究将凝集体和红细胞直接混合,发展了凝集体的红细胞膜原位包膜法,所制备的含膜凝集体具有载氧供给的功能。凝集体和红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由于凝集体对于红细胞的溶血效应导致红细胞破裂,红细胞膜碎片吸附在凝集体表面,实现了凝集体的原位包被。常规红细胞膜修饰纳米颗粒的方法需要提取红细胞膜。相比而言,原位包膜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载氧的功能,因此红细胞膜的包被赋予了颗粒载氧的作用。相比于普通磷脂膜包被的凝集体,红细胞膜包载的凝集体氧气的释放量增大,释放平衡时间延长了9倍。本工作发展的原位包膜法不仅为仿生颗粒的包膜方式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方法,并且为携氧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四、基于凝集体级联酶空间布局的一氧化氮可控产生及抗凝血应用研究在凝集体表面吸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磷脂制备了磷脂膜包被的凝集体。为了有效产生NO并降低级联酶反应中间体H2O2的溢出,磷脂膜凝集体内部装载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磷脂膜上固定过氧化氢酶。在底物葡萄糖和羟基脲的存在下,葡萄糖氧化酶氧化葡萄糖产生中间产物H2O2,H2O2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下氧化羟基脲产生NO,多余的中间产物被膜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为氧气和水。该级联酶空间布局在凝集体内部可控产生NO,并且通过嵌在膜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有效消除了H2O2的对外释放。本工作发展的级联酶空间布局体系避免了H2O2的溢出,为NO的进一步生物应用提供了有效保障。
其他文献
学习样本不均衡广泛存在于故障诊断、诈骗检测、网络攻击和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的模式识别任务中,其对模式分类识别精度和学习模型的泛化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最优间隔分布机具有基础理论严密、泛化性能好等特点,对此本文基于核修正、特征工程和深度学习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几种面向不均衡样本学习的最优间隔分布机模型。结合工业不均衡数据特征的融合提取架构,针对回转窑烧结过程中异常工况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
有限空间,尤其是人们居住的室内空间中,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患病人体通过呼吸活动释放的代谢产物中常含有某些致病物质,健康人体通过呼吸活动吸入这些致病物质而受感染。所以人体的呼吸活动和呼吸微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本课题以人体呼吸微环境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包括:(1)对比分析大气稳定性、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和瑞利-伯纳德不稳定性,并讨论各项判据,即理查森数(iR数)、c
振动性能是车辆重要性能之一。在商用车“车辆轻量化”、“发动机低怠速化”大背景下,车辆结构柔性增强,怠速激振频率降低,两相冲击,使车辆振动倾向于恶化。本论文的研究聚焦于车辆振动性能开发的现实问题,顺应车辆振动研究领域“结构柔性化、计算高效率、连接非线性”的技术发展需求,提出一套基于减缩技术建立刚柔耦合整车振动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整个研究以模型减缩技术应用为主线。首先开展大型有限元结构的减缩。应用程序实
半个多世纪以来,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目前已经深入到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在后摩尔时代,要想继续保持集成电路向小尺寸发展,同时使得器件运算速度不断提高,这就对半导体纳米芯片在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等性能上提出更高要求。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易集成等优点,同时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半导体材料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在光电探测、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等领域具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装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等器件,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端等)的智能信息交流和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和综合解决方案,是国际公认的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和研究焦点。随着技术、法规以及相关配套逐步成熟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产品导入和市场化阶段。和美国、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及节能减排要求的更加严格,铝合金车身由于其良好的轻量化效果和优越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主机厂的重视。但是,铝合金车身开发全流程中不同阶段的轻量化设计研究还不系统。本文以铝合金车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开发全流程中前期策划、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不同阶段的轻量化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1)在铝合金车身开发的前期策划阶段,将铝合金车身平台等效成矩形框架结构并根据模态理论推导出静态刚度、轻
高校食堂是大学校园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光顾频率最高的场所之一。食堂的规划和设计一直被研究者重点关注。但是,高校食堂的热舒适性和节能特征,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表明,被动节能自然通风对改善室内热环境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存在将其高效应用在高校食堂的可能性。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季节性特点显著,夏季气候炎热,过渡季时间长,在夏热冬冷地区的被动式通风设计策略中自然通风和夜间通风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和节能潜力。自然
1969年,D.S.Scott提出了 Domain理论,旨在为计算机程序语言的指称语义提供数学基础.序、拓扑和逻辑的相互转换、相互作用是其基本特征,因此,Domain理论成为拓扑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者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连续性是Domain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对各种序结构连续性的刻画和表示也是Domain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包括信息系统表示、集族表示、拓扑表示、形式概念表示等.众所周知,连续dom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圆模式,圆模式是由若干定向圆组成的一个集合。圆模式理论主要研究这个集合中圆与圆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它们外交角的大小。圆模式理论与组合数学,离散几何,计算几何,形变理论,极小曲面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由Koebe,Andreev和Thurston建立的圆模式定理是连接圆模式理论和这些学科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圆模式定理说明对一个无边界的紧曲面上任意给定的一个三角剖分和一个定义在边集上且
斜拉桥结构主要由拉索、主梁和索塔组成,其中,拉索作为斜拉桥的核心受力构件,在桥梁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容易受损甚至发生破断。拉索断裂后,斜拉桥剩余结构在内力重分布和拉索突然失效导致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连续倒塌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近年来,如何正确评估斜拉桥在不同断索情形下的动、静力性能逐渐成为桥梁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中的重点课题。然而,鲜有学者对斜拉桥多根拉索连续断裂情况下结构全过程受力行为进行研究,桥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