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土营建经验与土质特性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土营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的营建智慧也是值得传承的。在当代,生土建造因其取材便利、造价低廉及施工简单,目前仍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量运用的建造技术。同时随着当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和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的生土营建方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国内外已有大量现代生土建筑落地建成。对我国传统生土营建的科学认识对于发展当代的绿色生土建筑是十分有帮助的。特别是现代生土建筑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提下,挖掘我国传统智慧的现代性显得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在现代生土建筑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下,挖掘我国传统智慧的也具有其必要性和现实价值。当生土建筑形式变化、功能多维发展、营建工艺不断提升的同时,始终不变的是建筑材料——生土。因此,始终不变的生土是怎样适应不断进步的营建技术的关联性研究,就成为传统生土营建研究的一个基础性课题。本研究从技术与材料二者的关联性来重新审视传统生土营建,不同于单一角度的研究,将关联性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帮助揭示传统生土营建经验与生土材料特性的相因相成关系:即生土营建经验依赖特定的土质特性而存在,土质特性的差异促进生土营建的进步,营建要求的提高要求土质特性的改良。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生土营建经验与生土材料的关系,推进对我国传统生土营建的研究,进而可以帮助保护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可以为传统生土营建经验的现代改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通过对传统生土营建经验文献的综合、典型营建案例的调研,以及与既有土壤科学研究成果的整合,分析得出我国传统生土营建经验与土质特性的关联性。首先综述了传统生土营建的发展与现状,宏观上总结生土营建发展的技术逻辑。其次梳理土壤科学中与生土营建相关的原理、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研究分为三条线索展开:以夯实土壤来处理生土材料的的夯土和土墼建筑的营建经验与土质特新的关联性研究;以拌合草泥来处理生土材料的的土坯、垛泥、木骨泥墙建筑的营建经验与土质特新的关联性研究;以挖造自然土体来建造的生土窑洞建筑的营建经验与土质特新的关联性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传统生土营建经验发自民间,出于生存需要而建造,有其自觉性和合理性,体现与土质特性的关联上,表行为生土营建由被动适应土性到能动改造土性。同时传统生土营建经验并非成熟的技术体系,也尤其局限性和非理性,例如生土营建并非传统营建体系,但作为其他材料的替代品也会用于建造,这样的生土营建只是借鉴了其他地区,并不会在营建中寻求与当地土质特性的最佳结合方式;民间营建也不具备足够的工具理性,营建活动只要满足当下的需求即可,并不会追求最优化的营建工艺,同时当地民俗文化、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到建造的形式,因此生土营建难以找到与土质特性的最佳契合点,二者并不会具备稳定的关联性。虽然传统生土营建经验与土质特性的关联性包含理性与非理性两方面,但恰恰是值得现代科学学习和反思之处,这也是本文意义和应用前景的所在。一方面,关联性的理性部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材料与技术的相互促进关系,找到生土营建技术与生土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关联性的非理性部分揭示出传统生土营建的不合理处,为改良提供依据,也可以帮助我们辩证认识传统生土营建经验,既不会一味地接受,也不会一味地否定。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现代都市环境中历史建筑周边空间面临的问题出发,首次提出“历史建筑场”的概念,旨在探索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境的整体性设计方法,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周边空间环境的
社区是组成城市的基础单元,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点之一。而地处城市化矛盾较为集中的城市边缘区的社区,它的发展更是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城
随着社会进步,机动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日渐高于步行交通,它虽便捷却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除了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机动交通还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环境质量,行人的
西安作为我国首批评定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底蕴深厚。小雁塔历史片区位于西安市文物古迹遗产丰富的碑林区的中心地带。片区内的荐福寺小雁塔在1961年便成为国务院公
当前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物质形态造成的巨大破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作为一种已经存在的现象,人们应当如何理解和解释它?是一味地指责和排斥,还是冷静地分析并找到解决
学位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更是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面对市场经济下高速城市化的趋势,公共配套设施的自身特点和外部需求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使得原
从古至今,水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的形象窗口,也是城市中容易聚集人气的重要休闲场所之一。当前对滨水区的开发己经成为我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从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形过渡。面对我国开放以来积累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确立的构
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非凡的水土治理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黄土土质的疏松,风力强劲,暴雨频骤,新构造运动活跃,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