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是最早开展高校高水平男子运动队建设的城市之一,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男子足球队,高校足球运动发展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城市。但是,当前北京市高校男子足球队在管理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和改进,审视、反思高校男子足球队的管理是发展的现实所需。采取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相结合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8所高等院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队的调查,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北京市非体育类高等院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队(不包含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分析该地区高等院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管理现状,并通过与NCAA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队管理现状的比较,并通过对美国NCAA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分析、经验借鉴,提出完善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队管理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此期待国内专家学者、职业教练及广大基层足球工作者的重视,给北京市高等院校高水平足球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队建设工作更好的开展。通过研究,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从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上来看,各高校都采取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划分不清,责权不全,管理混乱等。2、从各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管理上来看,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运动员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的体育特长生、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学生,学校对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重视程度并不高,主要采取降低学分要求的方法来解决学训矛盾。球队主要采取常年训练的形式,基本上每天都安排训练任务,基本上达到了现代足球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但每年参加的高水平赛事较少,训练效果不佳。3、从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管理上来看,足球队男子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合理且趋于年轻化,执教年限较长,运动经历和执教经验丰富,学历水平和教练员等级较高;教练员的专职化程度较低,接受培训的次数较少,科研能力不足。4、从北京市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队后勤保障上来看,运动队经费来源单一,主要是学校的体育专项经费拨款;场地器材情况良好,完全可以满足训练与比赛的需要,医疗保障情况不容乐观,多数球队没有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及用于损伤治疗的设备、器材。在宣传保障、交通保障、技术保障等方面也有待提高。5、建议北京高校男子足球队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完善教练员的激励机制,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缓解学训矛盾,建立“一条龙”式人才培养体系;倡导科学化训练,优化竞赛体制;加强联赛市场开发,拓展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