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共混是实现高分子材料性能复合化、多样化和发展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聚合物互不相容,造成共混过程中连续相和分散相间的界面粘合力较差,最终造成共混材料低劣的性能。虽然向不相容共聚物中加入预聚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但是这些共聚物添加剂在共混体系中容易聚集形成胶束,大大降低了增容效果。相比之下,反应性共混技术的增容效率较高,而且,起到增容剂作用的共聚物是由相界面上聚合物中的基团原位反应生成,成本更为低廉,所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反应共混过程是界面反应、界面扩散和不同聚合物相互混合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界面反应的速度和程度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增容效果。然而,目前对于反应共混界面的反应过程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本论文将分别含有嗯唑啉基团和羧基的高分子量接枝共聚物所组成的双层聚合物复合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了体系反应共混增容过程中界面层的变化。
首先,我们利用液相反应制备含有特定(口惡)唑啉基团浓度的(口惡)唑啉改性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然后采用FnR和椭圆偏振测量术对其和聚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构成的双层复合膜体系的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实时跟踪。通过FTIR,我们考查了诸如温度、反应物浓度、本体扩散等因素对界面反应的影响,分析了该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本质,并进一步验证了拉伸流动过程中界面翻新对于界面反应的促进作用,进而说明流动有利于反应挤出加工中反应性基团发生界面反应生成增容剂。通过椭圆偏振测量术,我们得到了在界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共聚物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发现该共聚物层在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后其厚度保持不变,但是界面反应仍然继续进行。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的结果,我们对由含(口惡)唑啉基团和羧基的高分子量接枝共聚物组成的双层聚合物复合膜体系的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