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历史既是宗教的历史,又是科学的历史。科学与宗教是研究西方文化及历史的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两者的关系历来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当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要从文化学的意义上来分析科学和宗教,并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科学和宗教的关系。同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是科学家和神学家以及哲学家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6世纪以前宗教和迷信在人类思想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上讲宗教制约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在中世纪,宗教对科学以及科学家造成很大伤害;对17世纪的宗教史与科学史审视中,我们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宗教对近代科学的兴起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比如从神学方法和科学方法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看,神学与自然的关系是在近代科学逐步前进的过程中得以从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彼此巩固的;18世纪的众多科学发现在哲学和神学领域未产生重大影响,是人类理性的过渡阶段,但是这些科学发现对科学和宗教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世纪科学与宗教思想的相互影响是复杂的,科学的进步对人类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构成了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重大革命之一: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世界是有目的的和设计好了的这种观念的挑战,是对人的尊严的威胁和对《圣经》权威的质疑,并包含了一种考察自然史的全新方法;20世纪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是发生在物理学领域的革命,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爱因斯坦的科学探索为代表,科学与宗教的融合性得到充分体现。
本文主要从宗教与科学史、宗教与科学方法、宗教与科学理论的三个层面上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二者由对立、矛盾走向对话、融合。伊安·G·巴伯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宗教学家,他在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时,把二者融合的模式分成三类:第一种方式是科学与宗教在自然学中的融合;第二种是科学与宗教在自然的神学中的融合;第三种方式是在系统的形而上学体系中的融合。本文分析了自17世纪到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宗教之间对立与冲突、统一与融合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从理论和案例分析的角度加以论述。最后,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分析了科学与宗教的融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