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准噶尔西南达尔布特蛇绿岩为研究对象,从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形成时代、就位机制及大地构造意义等方面对该混杂岩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论文摘要如下:1.达尔布特蛇绿岩以片状蛇纹岩为基质,各构造岩块为其组成部分的构造混杂带。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基性火山岩较为发育,代表扩张机制的岩墙群规模很小,硅质岩不发育,斜长花岗岩呈岩枝状穿插于辉长岩中。空间位置关系上,蛇纹岩岩片出露位置最低,辉长岩、辉绿岩及玄武岩堆积于片状蛇纹岩中,薄层硅质岩覆盖在玄武岩之上。层序组合虽受构造破坏,但从总体来看仍是一组合比较完整的蛇绿岩。岩石变形变质强烈,普遍强蚀变碎裂岩化、黝帘石化、纤闪石化、糜棱岩化。2.达尔布特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主量元素低TiO2、Al2O3、CaO和全碱,富MgO特征,属镁质超镁铁岩,代表了原始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亏损地幔岩。稀土总量很低,轻稀土富集,呈“凹”型或“U”型分布。基性熔岩主量元素相对富MgO,贫Al2O3、K2O、P2O5和ω(Na2O)>ω(K2O)。∑REE总体较低,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平坦,类似于MORB型岩石。在此基础上富集LILE,Nb、Ta亏损,HFSE分异不明显,揭示岩浆源于亏损的地慢源区,表明其成因与俯冲作用有关。3.结合达尔布特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推断其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的弧后盆地环境。4.锆石U—Pb年龄为391.1±6Ma,MSWD=0.97(95%置信度),形成时代属于中泥盆世。5.达尔布特断裂两侧石炭纪地层具有可比性,而非重要的岩相古地理、生物组合、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的分界线。说明达尔布特断裂不是洋盆闭合后的板块缝合带,可能是在弧后盆地拉张过程形成的深断裂,为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上涌的通道,或是在弧后盆地闭合过程中形成的推覆构造。6.达尔布特蛇绿岩的形成与洋盆主体消减时间相当,且是洋壳俯冲,弧后盆地被打开,导致新的洋壳(蛇绿岩)生成。最终在挤压机制下岩石向陆一侧拼贴就位。7.蛇绿岩带两侧沉积盆地属同一地层区,修正了过去曾以该蛇绿岩带作为地层分区的界线,将蛇绿岩带两侧沉积盆地划分为两个地层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