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结论:1.应用IVUS能够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明确内脏动脉与真假腔的关系和内脏动脉的缺血原因方面,IVUS优于常规诊断方法;2.在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IVUS可验证支架尺寸的选择,指导支架的准确释放并评价其疗效;3.“顺行”球囊开窗术是治疗夹层引起的外周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结合IVUS定位可提高球囊开窗术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创新点:1.IVUS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属首次;2.为确保支架在真腔内释放而采用的结合IVUS的套圈方法,在以往文献中未见报道.3.为提高实验性球囊开窗术的成功率而设计的“顺行”开窗方式,在以往文献中未见报道,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该研究欲通过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Ⅰ(2-10)对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以探讨血管紧张素Ⅰ(2-10)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的作用
前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足月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围产期窒息是引起HIE的重要因素。该病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存活者一部分留有永久性的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
目的:  分析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LTP)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趋势,研究PLTP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椎间盘退变的预防及生物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一种有着较高致残、致死率的神经科常见病,临床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始终是神经病学研究的重点内容。而近年来有关研究证
该实验拟在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基础上,监测移植术后不同时期ECE、ET-1的动态变化,监测上述相应时期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情况,通过对内膜增生情况与ECE、E
由于胚胎性干细胞理论上具有多能性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合适的诱导分化剂可以产生需要的特殊细胞类型,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将胚胎干细胞技术与其他生物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血浆中CD4+%、CD8+%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评估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肺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