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缘起看其历史进步性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由于长期军阀混战造成的恶果,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农村经济更进一步走向衰败,乡村建设运动应时而起,几乎形成了全国范围的社会运动。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之迅速让人瞠目,而东亚地区又是受我国儒家文化严重影响的区域。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而“最后的儒家”①——梁漱溟以乡村建设运动而传名于世,自然“乡村建设”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但是大多研究受到以往定性研究的影响,囿于其性质的探讨、作用的分析等方面,视乡村建设为保守落后的代名词。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缘起这一角度,借助社会学的理论,考察其历史进步性。   本文核心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梁氏乡村建设思想的缘起。由于梁氏本身乃一“问题中人”,所以着重从社会的角度考察了其缘起。认为乡村建没是,农村破产、国家危亡的情况下,对“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一种反映。第二部分基于上述认识,从思想和实践的层面论证了其历史进步性。认为乡村建设思想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特质,使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乡村建设的实践活动或多或少,为当时破产的农村缓减了压力,而其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为此后的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第三部分将乡村建设放入到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反思。主要从当时正值中国现代化启蒙这一角度,探讨了乡村建设对现代化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东汉班氏家族不仅是一个簪缨世家,也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出现了如班婕妤、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等多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本文通过介绍班氏一门三杰的家学家风和历史环境,研究
一、组与合思维概述  1、何为组与合思维  组与合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组合联接。组与合思维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种组与合关系,是保持原有图形基本特征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形与形、形与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组合的一种非常态思维表现形式。通过对图形的组合使原有图形在形态上、意义上发生积极有效的变化,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意方法,在平面设计教学方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2、平面设计中的组与合思维  组与合思
下魏洛遗址是近年来在关中西部地区发掘的一处规模较大、遗存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本文在对关中西部地区龙山早期文化遗存研究的基础上,以对下魏洛遗址龙山早期文
“土达”是明时西北边疆卫所蒙古人之统称。本文以宁夏地区土达之研究为切入点,重点搜集、整理了有关这方面的史料。因为宁夏地区土达是明代内地蒙古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宁夏
美国“9·11”事件后,恐怖主义俨然成为国际热点和大国关系处理的焦点。如何消除恐怖主义,世界各国都在寻找答案。对此,欧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欧式反恐道路,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