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区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路径选择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迈向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中,推动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的脱钩,达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在统一,是建设美丽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有必要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省区绿色发展水平,为优化发展路径提供数据支撑。本文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利用综合构建法构建了涵盖4个准则层,共23个指标的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整合双重激励模型与最小方差法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10-2017年我国30个省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比较;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境治理等因素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后根据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给出省区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可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青海和内蒙古,第二梯队的7个省区除新疆外均位于东部地区;三四梯队省区得分较低。十八大以来,多数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均有提升;排名领先的省区通常由1到2个因素主导;各省区动态综合评价总值由长边原则支配,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并做强长边,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2)中国省区绿色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省区绿色发展的变动受到空间相关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禀赋对省区绿色发展有显著正向作用,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省区绿色发展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直接效应显著;中部地区能源结构、环境治理和城镇化水平对本地的绿色发展有显著影响;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源结构和生态资源禀赋的变化影响本地绿色发展水平。此外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东部、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禀赋均对本地区内其他省份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其他文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在高考改革和职业教育突起的年代,提升中职生的教育质量、培养中职生的责任感,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升中职人才的素质已成为当前国家教育的重
古筝作为一件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乐器,现在已然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征与符号。它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仅源于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更与它的包容性紧密相关。在当代,
2019年发生的变革对于移动运营商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的工作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与非贫困生相比,高校贫困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甘肃地处中国西部,受地理位置和地区
从长期的职业教育和顶岗实习一线实践发现,顶岗实习是校企双方最基本的利益契合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立的关键之一,也是顶岗实习不能成为纯粹顶岗实习的重要因素。顶岗
目的:评价开展责任制护理的成效.方法: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5个科室开展责任制护理,完善管理机制,改变分工方式和排班模式,加强业务培训,简化护理文书,完善支持保障系统,不断提
结合关联理论,对汉语双关的认知语用解读机制展开讨论,可以看出,汉语双关的理解由第一(显性)解读和第二(隐性)解读共同完成。释话人的语境假设引导和制约了汉语双关的话语理解。而语
无论是"单独编班"的管理托辞,还是"穷人和富人不能享受同等教育"的赤裸直白,都在警醒我们教育歧视正由社会现象向政策意识方面渗透。义务教育本是国家义务,但当前的义务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