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迈向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中,推动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的脱钩,达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在统一,是建设美丽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有必要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我国省区绿色发展水平,为优化发展路径提供数据支撑。本文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利用综合构建法构建了涵盖4个准则层,共23个指标的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整合双重激励模型与最小方差法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10-2017年我国30个省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比较;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境治理等因素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后根据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给出省区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可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青海和内蒙古,第二梯队的7个省区除新疆外均位于东部地区;三四梯队省区得分较低。十八大以来,多数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均有提升;排名领先的省区通常由1到2个因素主导;各省区动态综合评价总值由长边原则支配,结合自身实际选准并做强长边,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2)中国省区绿色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省区绿色发展的变动受到空间相关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禀赋对省区绿色发展有显著正向作用,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省区绿色发展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直接效应显著;中部地区能源结构、环境治理和城镇化水平对本地的绿色发展有显著影响;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源结构和生态资源禀赋的变化影响本地绿色发展水平。此外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东部、西部地区的环境治理、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禀赋均对本地区内其他省份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