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hch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交往问题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正确总结。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脚步,展现出科学的一面,为后人学习和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当代对交往理论进行全面总结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比较分析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于当下“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四个部分来论述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二者的异同及比较的意义。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核心内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是马克思交往思想的萌芽——以《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为标志。二是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提出——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标志。三是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成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四是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丰富发展——以《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标志,从以上四个步骤解读了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发展历程;而对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从交往的范畴,交往的本质,交往的特征以及交往的社会功能四个方面来论述其理论核心要点。第二部分,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其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内容,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两大主题。主要内容从哈贝马斯关于四种行为的划分开始论述;按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两个主题的,即交往的生活世界与系统的角度和交往理性两个主题着重展开研究。第三部分,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进行了比较,从交往的内涵、交往理论的立论基础、以及交往活动的动力三个方面来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异同。第四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比较研究的比较评析,包含理论意义和及其现实意义。这部分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性问题展开对交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丰富发展当代交往理论的内容。本文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两方面揭示交往理论的价值性飞跃,马克思具有预见性的交往理论对人类生活交往各个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由此可以推出,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正确运用科学的交往理论,合理改造西方关于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发展,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论的创新,不但对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具有一定的弘扬,更加增强了我们独立运用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其他文献
以肥育猪为对象,探讨了日粮中添加50 mg/kg N-甲基-D,L-天冬氨酸(NMA)对其生长激素(GH)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NMA后,肥育猪日增重提高了9.31%(P<0.01);料重比降低了7.1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肺癌相关驱动基因的关系。方
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那里继承了实际性的诠释学思想,并结合对存在、诠释、语言的阐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诠释学,以此与古典诠释学相区分。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思想经过了从侧重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对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发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其中所采用的材料也得到很大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新型建材被不断的研发出来并应用在实际的建
统编版教材倡导大量的阅读,为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堂内外的沟通,编者专门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一栏目,但由于很多教师在认知上有失偏颇,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目标不明、任务不清、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使得编者精心设置的“快乐读书吧”的价值无法真正地落实。笔者以统编版教材中对“快乐读书吧”的设置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快乐读书吧”时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准解读,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统编版教材中“快乐读书吧”
本文试图把握在当代分析哲学的实在论讨论、也即对语言与实在的关系的思考中,所蕴含的一个新的方向。传统的实在论图景将实在理解为独立于我们日常语言的实体,认为只有从一个
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产妇,33岁,O型,Rh血型:ccdee。其丈夫为O型,Rh血型:CcDee(表1)。2015年初次妊娠,不规则抗体阴性,孕28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300μg,足月剖宫产分娩一男婴,
文章结合《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内容,选取节目中的典型题目,以地理视角将节目内容与地理知识和地理教学相结合,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期借鉴其节目内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