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全骨髓贴壁法相结合体外分离BMSCs,移植前以10mg/L的BrdU标记。将SD雄性大鼠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符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BMSCs组、PBS组与假移植组。在造模后1w, BMSCs组通过立体定向途径将BMSCs到损伤侧纹状体,PBS组给予等体积的PBS,假移植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三组大鼠于造模后3d、1w(移植前)、治疗后1w、2w、3w、4w、2m进行mNSS评分,治疗后2w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造模后2m处死大鼠取脑,做免疫组化:BrdU单染,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Brdu+vWF双染,MPO、 CD11染色,观察移植后BMSCs在宿主脑内存活、分化情况及免疫排斥反应。结果:1.通过密度梯度离心与全骨髓贴壁法相结合分离BMSCs,体外培养、扩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表达CD90、CD71,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记CD45、CD34、CD14,符合BMSCs的形态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等特性,具有良好的自我更新能力,证实所得细胞为BMSCs;2.用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TTC染色检测缺血侧纹状体、皮层呈苍白色,证实造模成功。3BMSCs组大鼠mNSS评分恢复优于PBS组、假移植组(P<0.05)。4.Morris水迷宫测试BMSCs组大鼠平均潜伏期较PBS组、假移植组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5.BMSCs组大鼠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均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Brdu+vWF双染阳性细胞,未见到CD11、MPO单染阳性细胞。结论:BMSCs可以在体外分离、扩增、传代,移植后能在大鼠脑内存活、分化,可能通过移植后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机制促进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该实验安全、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