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及治理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民营企业或是一般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做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多处于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支柱性产业,政府影响在其经营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中央企业也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受到资本市场规则的约束。因此,中央企业同时受到中央政府影响与市场化经营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近年来,随着规模扩张,中央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不断深入竞争性领域,但中央企业业绩却频遇滑铁卢,而作为中央企业战略性资源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大幅下挫的业绩也广受诟病。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中央企业绩效?基于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本文认为,企业内部产权性质与外部市场环境是影响绩效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这两种力量,通过分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特殊的产权性质及所有权安排,以“终极控制权——控制权的实现方式——控制权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两权分离效应”为研究思路,实证检验了不同行业竞争环境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所有权安排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希望对政府新一轮改革提出的央企分类治理、股权多元化及混合所有制提供些许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结合国企改革进程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动机,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提出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积极探索。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首先指出终极产权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然后对终极控制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做文献梳理,主要回顾了控制权集中度、产权性质、行使主体、代理层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而考虑相关文献对行业竞争的关注情况;最后根据文献回顾做出简要评价并指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三部分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基于经典企业理论下所有权安排引发的代理问题,通过分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引发的所有权安排的特殊性:多层代理、股东虚置与国资监管,着重讨论了政府终极控制权及其实现方式、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结合产权性质引发的市场地位的特殊性,猜想不同竞争环境对二者关系会产生不同影响,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研究设计。在第三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绩效、终极控制权、代理层级、两权分离、行业竞争等进行定义与衡量,构建模型,选取样本。第五部分实证检验。本文对不同竞争环境、不同控制权水平下央企绩效表现、所有权安排等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终极控制权比例、较少的控制层级和较低的两权分离程度。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假设做全样本与分组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本文结论,本文提出央企分类监管与治理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并构建了中央企业分类监管的政策建议图。本文结论丰富了与终极控制人所有权安排有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创新点体现在:第一,基于现有研究得出的终极控制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不同结论,本文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引致的内部特殊的所有权安排和外部特殊的市场地位出发,得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企业绩效的U型关系这一结论;第二,不同于现有研究得出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层级的增加有助于实现政企分离、提升企业绩效的结论,本文发现,这种效率促进作用仅在高度竞争性行业成立,而在低竞争或是垄断行业并不成立;第三,关于两权分离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对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适当提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并且试图从股权多元化角度加以解释。由于数据的间接性和笔者研究能力有限,本文在划分行业竞争程度时仅考虑了行业内的上市公司,虽然具有一定代表性,但终究不能准确描绘行业竞争格局;另外,本文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最终控制权结构的研究也不够全面,比如,本文并未考虑控制权实现方式中不同性质的行使主体对央企绩效产生的影响,这些问题有待在后续研究中作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