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是指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它相关的财务资料,借助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财务分析方法,根据预警指标发出的信号,对财务危机进行辩识,向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示警的监测系统。 财务预警研究最早出现在美国。由于国外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研究数量多,成果也比较成熟,研究人员根据财务危机公司的财务特征,已经开发出大量的财务预警模型,有些甚至已经成为成熟的商业软件。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能帮助上市公司正确地预测、防范财务危机,帮助政府管理部门监控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正当权益,有助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安全,减少资本市场的震荡和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 与国外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上市公司行为不够规范。一直以来,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比较滞后。但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成熟,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对财务预警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无论是我国的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拟就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外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运用Z分数模型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实证分析,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议等五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展开论述: 第一章,财务预警系统的基本理论。这一章由风险和财务危机入手,引出财务预警系统的定义和内涵,并指出财务预警系统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四个特性;进而阐述了财务预警系统的监测对象,明确财务预警系统具备信息收集、预知危机、控制危机、消除危机隐患四大职能;最后将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归为财务预测系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与排警等三个方面。 第二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探讨了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立足于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实际,阐述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现状,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即上市公司有关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和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最后,概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状况,认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的因素主要有破产机制个够健全,有些研究人员对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在预警分析中的作用不够重视、预测变量的选择及相关关系的确立缺乏理论依据,理论的发展缺乏实践应用的推动等四个方面。 第三章,国外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国外几项有代表性的财务预警研究成果作一简单介绍,如比弗的单变量模型和奥特曼的Z分数模型等等,并在比较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外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三点启示:选取对财务危机非常敏感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相结合,设计财务预警模型时应考虑中国实际。 第四章,运用Z分数模型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实证分析。这一章选取包括新增与非新增ST公司、摘帽公司与绩优公司在内的跨度为三年的共77家公司的有关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Z分数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论表明,从总体上讲,Z分数模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是适用的,但对个案观察时可以发现,由于个别指标的畸高或畸低,造成Z值的异常,进一步分析得知,是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较大差异、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规范、一些摘帽公司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和财务危机等因素导致。 第五章,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议。这一章内容是本文的重点,它主要是针对第二章所提出的问题,借鉴第三章介绍的国外有关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的先进经验,考虑第四章所分析的Z分数模型在中国应用的影响因素,就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提出了自己的~些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上市公司应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等形式主动预警:②目有效治理财务信息失真,准确判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切实加强对预警信息的管理,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提供通畅、开放、可靠的信息平台;③健全上市公司破产机制,明确上市公司破产的具体标准及操作细则;④改进财务预警模型,科学设置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不断探索新的财务预警方法:⑤引入顾客满意度、产品或服务质量、市场份额、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因素来进行财务预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