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蛰存都市小说现代意识的多维拓展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蛰存无疑是具有现代意识的重要作家,这不仅在于他创办的《现代》杂志是现代意识传播的一个重镇,更在于他在自身文学创作中对现代化的不懈探索。 纵观施蛰存一生的创作道路,他始终是在进行着现代意识的追求。他的小说创作不断寻求着写实与虚构、现实与现代的融合,融入多种现代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发掘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对现代意识的吸收与理解,并以此来彰显自己在文学民族化、现代化道路上所做的独特思考,从而使其现代意识的内涵大为拓展。这种“现代”内涵的多维性呈现,因与当时时代现实要求格格不入,因此一直被文学历史研究所忽略,但他的都市小说创作是对当时主流文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因此,对施蛰存小说创作文本中现代意识的多维性作一番探索与解读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本文分从三个部分,在保全对作家及其文体现代性论述完整结构的基础上把作家现代意识建构、对人性的开掘以及心理分析手法的界定和改造作为论述重点,通过小说理论分析、文本解读或文本比较去铺展和充实文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施蛰存对现代意识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施蛰存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地上海的独特位置,他的现代意识不拘泥西方现代观念机械的图解,也不同于左翼现实主义的对生活简单“再现”,而是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通过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拓展出一条具有中国民族化、个人化的创作思维,并且由于施蛰存对人物内心真实的深度开掘,也使得他区别与同时期新感觉派艺术旨趣。 第二部分是对施蛰存都市小说中的现代意识进行解析和梳理:由于对弗罗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阅读和对显尼志勒的翻译,施蛰存更倾向对人性的潜意识开掘,着力凸显现代都市社会中人的不同层面意识之间的冲突。同时对都市生活的熟悉,施蛰存也更真切的感受到现代都市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坍塌,灵魂在城乡间游走,无所依托而导致的精神家园荒芜。而且,施蛰存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重大突围,就是将女性从文本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被关注的意识主体,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学中女性一般只是男性陪衬的附庸地位。 第三部分探讨施蛰存小说创作中现代艺术创新意识的具体运用。施蛰存首先增强私人情感体验的自我表达,充分发挥自身生存体验的情感认识功能,在叙事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学中诗化、散文化的倾向。同时叙事话语内聚焦的转变,增强了叙事话语的抒情与独白的成分。为适应其短篇小说对人物情感、事件的抒写,还从叙事方法、叙事结构及叙述语体几方面对其短篇小说进行了大胆改造创新。最为显著的是,他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的本土改造和个性运用,创立了中国式和施蛰存的心理小说.
其他文献
学位
柏格森是20世纪西方美学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在严密而客观的真理探求中,他坦诚地以一种自由精神打破了物质所强加的桎梏,给理想主义开创了新天地。开启了20世纪众多的美学领域
本文试图通过性爱问题的考察,呈现海派小说中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样态及冲突,对海派作品的现代性意义进行重新阐释。 论文的上篇,主要分析海派小说中现代性特质的性伦理现象。首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间,涌现出为数不少的历史小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这些历史小说虽质量参差不齐然而数量众多,且不乏艺术精品,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从目前对中国现代历
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因生前5次删编《白氏文集》并将其分置多处,所以白居易诗歌传世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