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意义:本研究以生活质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调查研究生生活质量、人格特质现状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生活质量与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的可能性因素,并提出提升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1.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4所学校63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量化研究。2.选取南京医科大学8位硕士研究生深入访谈,进行质化研究,了解影响研究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作为研究工具,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质化研究方法,对8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探索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性别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人格特质及总体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人格特质及总体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人格特质及总体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的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人格特质及总体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不同婚姻状况的硕士研究生生活质量、人格特质及总体幸福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回归分析显示:幸福感因子中对健康的担心、松弛和紧张两个因子对生活质量总分产生负向预测(b=-0.391,b=0-0.198)。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生活质量产生正向预测(b=0.213,b=0.497,b=0.432);(7)人格因子中,神经质、精神质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负的影响(b=-0.241,b=-0.225)而内外向和掩饰性对生活质量则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1)研究生生活质量状况,女生生活质量状况高于男生;研二学生生活质量状况高于研一、研三学生;文科学生生活质量状况高于理科、工科、医学生;已婚研究生高于未婚研究生。(2)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能较好预测生活质量状况:是影响研究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提高研究生的生活质量,建议可以通过完善人格特质和提高幸福感,以及注重性别、专业、婚姻状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