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年龄、性别与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根据尿路上皮癌的人群分布特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一步讨论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11年8月913名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年龄作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按年龄分为<40岁,40-59岁,60-79岁,≥80岁4组,按性别分为2组,分别对各组的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913例患者,82.7%患者表现为无痛肉眼血尿,平均年龄为63.5±12.6岁(年龄20-97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4.6:1.0,26.3%的患者为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为73.7%,其中63.4%的患者为Ta,10.3%的患者为T1;64.8%的患者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5.2%的患者分级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年龄组各组男女比分别为3.0:1.0、5.8:1.0、4.5:1.0、3.3: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作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与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各年龄组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构成比分别为4.5%,18.1%,30.6%,37.7%,各组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构成比分别为6.8%、24.8%、39.7%、55.8%,各组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行根治膀胱切除术的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9.1%、12.4%、18.6%、13.3%,各组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比例和恶性程度随之增加。性别对尿路上皮癌的分期、分级和手术方式,组间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与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不同的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这些特征对尿路上皮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性别对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