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基复合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止血性能的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65210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大出血是战场受伤士兵、日常意外事故伤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为降低外伤大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及输血医疗费用,在事故现场实施紧急止血救治是必要手段。为此,新型快速止血材料的研究及其止血机制的探索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关注。壳聚糖是一种良好的止血材料,但由于它并不参与凝血因子的激活,所以它并不适合于外伤大出口伤口的快速止血。为了提高它的止血能力,本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法结合热致相分离法,将无机高岭土和二氧化硅多孔颗粒与壳聚糖混合在起制成多孔微球;该微球将壳聚糖的天赋止血能力以及无机颗粒的促凝血作用糅合一起,显著提高了壳聚糖的止血能力。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反相乳化法结合热致相分离,制备与高岭土混合的多孔复合微球(CSMS-K),使壳聚糖的止血性能得到极大改善。CSMS-K具有大量的内部孔和表面孔。壳聚糖和高岭土组分的协同止血能力使CSMS-K的止血功效优于壳聚糖多孔微球(CSMS)。CSMS-K3在大鼠尾截肢和肝裂伤模型中的止血时间分别从CSMS的183 s和134 s降至120 s和99 s,CSMS-K3的失血量分别为CSMS在鼠尾截肢和肝裂伤模型中的应用的65%和36%。全血凝固动力学证明CSMS-K3在同一时间段内比CSMS和Celox形成更大的血块。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SMS-K是一种潜在的快速凝血剂,用于创伤性出血控制。(2)通过反相乳化法,热致相分离以及CTAB模板法,制备负载介孔二氧化硅的多孔壳聚糖复合微球(CSMS-S)。CSMS-S的外部和内部均具有丰富的孔洞,大量的介孔二氧化硅分散于其外表面和内部孔洞内。止血性能表征证明,由于壳聚糖和介孔二氧化硅的止血机制的相互作用,CSMS-S3和CSMS-S4显示出比CSMS更强的止血性能。血栓动力学业表明,CSMS-S3和CSMS-S4显示出比CSMS更快的全血凝结速率。在肝损伤模型中,与CSMS相比,CSMS-S3和lCSMS-S4的Hemt(止血时间)分别缩短了 17 s和9s。并且,细胞毒性评估和组织学分析证明CSMS-S是安全的止血剂,对伤口周围的组织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多孔壳聚糖负载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快速止血剂。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柔性应变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大的可拉伸工作应变范围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工智能服装、柔性电子器件、人机互动接口及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因此,关于柔性应变
水下轻武器一直以来在我军装备序列中是一个空白.虽然我国较早的开展了水下轻武器的研究,但由于受到测试环境的限制而阻碍了水下武器的研发进程.本文简述的就是能够模拟水下
我国危难救助义务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危难救助义务刑法化的肯定阶段,到自近代始的危难救助义务纯道德属性回归的否定阶段。本文在梳理两大法系危难救助义务的立法现状后,提出
全身骨扫描图像分析经常用于辅助核医学医师进行癌症骨转移检测。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上涨导致全身骨扫描的诊断检测需求上涨。核医学医师必须慎重阅片并撰写诊断报告,导致其工作量显著增加。本文结合骨扫描图像特点,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机器学习新方法,研究核素骨扫描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辅助临床医生诊断骨转移,要求自动标注疑似骨转移和异常的部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解剖学进行全身骨扫描影像分割。结合骨
目的在对 Sound Blaster 声卡性能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 Sound Blaster 声卡建立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结构. 方法对采集过程中所遇到的隔直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
近4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规模大幅增长,而传统道路设计理念造成的诸多道路交通和空间品质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和引起反思。以上海、广州、北京等超大城市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发展,以江西省为例,借助其劳动力及矿产资源优势,江西省不断承接东部沿海等地区转移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然而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却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粗放式的产业发展使江西省环境压力不断增长,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2017年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
冷轧无取向硅钢涂层板用于制造各种电气设备。目前,无取向硅钢涂层板主要通过在其表面涂覆绝缘涂料固化成绝缘涂层的方法制造。绝缘涂层的微观形貌及成分直接影响硅钢涂层板
喻红出生于1966年,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展开之际,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方面者面临着重新评价。当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的沉积时,很难想象诞生于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