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适往词”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位移动词系统。汉语历史上,这类词经历了体系、功能、用法上的一系列发展演变。上古汉语中,“适往词”出现较大调整。先秦时期,“往”、“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往词”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位移动词系统。汉语历史上,这类词经历了体系、功能、用法上的一系列发展演变。上古汉语中,“适往词”出现较大调整。先秦时期,“往”、“徂”、“逝”、“如”、“适”、“之”是“往”义支的主要用词,“往”最为常用;“至”是“到”义支的唯一主要用词。两汉时期,“往”进一步发展,巩固了强势地位,“徂”、“逝”、“如”、“适”、“之”迅速衰退;“至”保持强势地位,“到”发展迅速。中古汉语中,“适往词”保持继续发展。“往”保持着强势地位,“去”、“上”进入“适往词”,但还不能与“往”形成有力竞争;“至”仍是“到”义支的最主要用词,“到”具有良好发展势头,但还不能与“至”有力竞争。近代汉语中,“适往词”发生重要变化。唐宋时期,“往”出现介词用法,“去”逐渐使用广泛,与“往”形成强有力竞争;“到”发展为“到”义支的最重要用词,“至”丧失强势地位。元明清时期,“去”成为“往”义支最主要的用词,“往”动词用法萎缩,介词用法成为其主要用法;“到”取代“至”,“至”基本上退出口语。“适往词”的演变发展,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新词的出现、旧词的退出、新词旧词间的竞争、主要用词功能用法的变化等,其中“去”的产生、“往”动词用法的萎缩、“到”对“至”的替换是重要的演变内容。从时间上看,“两汉”和“唐宋”,是演变的两个关键时期,“元明清”是奠定现代汉语“适往词”基本格局的时期。另外,“适往词”演变反映出两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词汇的演变与人们认知方式的变化关系密切,新词对旧词的替换往往伴生着词义和用法的扩展;第二,词汇系统具有内部调整机制,个体词的演变发展都要受制于词汇系统。
其他文献
语言与性别研究一直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作为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男女语言的差别也许是人类语言差别的最古老形式。上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大大促进
采用液-液界面反应成功制备了花状CuS自组装微球。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对该球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对苯酚类物
服务标准是国家主权在服务领域的延续,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外服务标准化研究可归纳为服务标准的定义与分类和服务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分析、陷阱阻碍分析、供
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在受热的水平金属丝网管壁面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上升薄液膜,可以起到强化传热传质的作用。本文将水平金属丝网管升膜蒸发机理应用于额定功率为2K
<正> 1980年9月,文学期刊《芒种》以"小荷才露尖尖角"为题报道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舞蹈演员庞天舒,15岁便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立即在社会引起轰动,紧接着《人民日报》、《文汇
在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深、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大气污染危害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传统的燃油汽车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从引进之初直到发展至今历经几十年的实践,几经修改,不
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提到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变化要高于1950年以前的几十年,甚至相对于近千年来说气候系统的变化都是最大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
目的:探讨痛经方内服联合痛经贴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108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以布洛芬治疗;研究组以痛经方内服联
本文在考察翻译思想的定义、基本特征、翻译思想对比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以学者陈福康在《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中定义的翻译理论内篇(本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