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模拟输配水管道水中有机物的不同形态的存在特征,分别为溶解态有机物(DOM)与颗粒态态有机物(POM)。本文中,水样经微滤膜过滤后,膜上截留的有机物即POM采用超声萃取的方式获得,通过微滤膜的有机物即DOM通过C18柱固相萃取的方式获得。POM和DOM样品分别经处理后,采用GC-MS检测有机物种类和数量。研究结果表明,输配水中POM在总有机物中占相当的比重。三个样品点中,POM的TOC最高占输配水中总TOC的22.7%。以TOC检测值来反映时,0.45~2μm粒径范围的POM占主要部分,比例达到80%左右。在管道输配过程中,>5μm粒径范围的POM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GC-MS结果显示,模拟输配水管道水中POM的种类数均高于DOM的种类数。0.45~2μm粒径范围内的POM种类最多,且0.45~2μm、2~5μm、>5μm三个粒径范围内POM种类依次递减。水中的POM主要包括醇、酮、酯、含氮、含硫化合物以及苯等。而不同粒径范围的POM含量不尽相同,有的小粒径POM含量较高,有的则在大粒径范围含量高,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由此可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POM,对POM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0.45~2.0μm粒径范围的POM所占比例较高,表明对这部分POM的研究是必要的。综上所述,降低水中的颗粒物数量,不但可以控制饮用水的浊度,还可以控制水中的有机物指标,保证给水管网水质稳定。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促进饮用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输配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同时,为饮用水安全输配及二次污染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