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独具东方特色的民族文化,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性格当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孝经》提出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到王岐山在中纪委四次会上所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可以充分看出关于孝道这一文化基因始终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孝道”文化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承发展“孝道”文化将面临诸多困境,要实现传统“孝道”文化向现代转型,我们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批判继承并寻找现代社会新的发展点,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良性传承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使其成为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根基。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其现代转型进行了探索研究。导论部分主要分析了文章主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传统“孝道”文化研究的现状,并就文章研究方法进行了总体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对“孝”、“孝道”和“孝道”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就孝道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第二部分详细总结分析了“孝道”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历史变迁,“孝道”文化起源于对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形成于奴隶社会,确立于封建社会的汉朝,在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并按时间顺序对“孝道”文化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对传统“孝道”文化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进行分析,认真总结了“孝道”文化遭遇的现实发展困境,同时从孝道教育缺失、社会发展客观因素及孝道文化的自身不足三个方面分析了存在困境的相关原因;第四部分在对上述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就传统“孝道”文化转型的必要性和转型的思路进行综合阐述,提出应重塑“慎终追远”的施孝理念,应把德治与法治有效结合,培养建立以关爱为核心的新型“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