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的扩展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c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一国宏观经济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标志着人民币退出了1997年以来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名义汇率呈现出单边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名义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原因主要来自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以国外经验来看,来自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强势的美元政策和对外贸易摩擦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升温。从国内经济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而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变动的内在推动力,因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和频率的逐步加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名义汇率通常仅反映货币之间的交换比例,而实际汇率更能够反映一国实际经济运行的情况。本文对现有的相关文献加以梳理,并且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在对引入贸易品和非贸易品资本生产率的扩展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实证研究,用以论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扩展模型在中国是否成立。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以后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通过检验以后,依据扩展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所选取的数据均为一阶单整,故采用协整检验确定这些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数据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解释变量系数符号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扩展模型的假设并且通过变量显著性检验,方程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方差分析得知四个解释变量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美国相对资本生产率,这一现象恰好与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美国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现状相符。因此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扩展模型在中国显著成立。最后根据实证结论,认为正确评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能有效防止人民币汇率超调,提高服务业生产率,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制定调整汇率政策应统筹兼顾,合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其他文献
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是一个基本没有一次能源资源的特大城市,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稳定可靠和干净的能源资源
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诞生,1999年1月开始,欧洲央行正式担负起了制定和实施整个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任务。与此同时,欧元作为欧元区通用的记账货币被正式引入。这是国际金
在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FDI)。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利用FDI的战略发生了变化:不再一味追求“量”的增长,更注重对“质”的选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