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宁《笋谱》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dao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人所见的《笋谱》是宋代著名高僧赞宁的一部自然科学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笋类的专著。其文字虽仅有一万字左右,但其包含的内容博杂。在该书中,赞宁不仅较为全面地介绍总结笋的植物学知识,而且其记载还涉及了多学科领域,有些至今仍很受用,具有一定的价值。《笋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笋类的专著,但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其研究尚属空白,笔者则试对该书作了一个系统的研究,为探讨《笋谱》的学术价值作初次尝试。   本论文分三章对《笋谱》一书作了总体的考证和评述。   第一章厘清《笋谱》的作者、成书年代、成书背景及其版本情况等。首先,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根据前人文献记载以及书中的内容,考证今流传的《笋谱》为赞宁所作、此书的成书时间大致在开宝四年(971)到太平兴国三年(978)之间。其次,结合成书的时代特点及其赞宁的个人情况,探讨了《笋谱》的成书背景,包括竹资源大规模开采、食笋之风盛行的时代背景,文人恋竹情结、僧侣视笋为命的情感背景以及赞宁个人博闻多识、重视著书立说的学术背景。再者,依据目录文献记载以及笔者所见的《笋谱》版本情况,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第二章主要研究《笋谱》的内容。首先,针对《笋谱》的内容的博杂,主要借助表格,利用科学的归纳法对《笋谱》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同时试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如记载的种竹法是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未引用韩愈的诗文非赞宁出于私心等。其次,利用文献考据的方法,考证《笋谱》书中的一些谬误。如记载的竹、笋类有重复者,有合两种笋为一种者,引用的文献也有些错误等。再者,探讨《笋谱》的著述特点,主要是其体例仿照陆羽的《茶经》,内容博引旁证、注重考证的特点。   第三章主要是从现代学术角度来挖掘《笋谱》的价值。《笋谱》一书中不仅介绍了笋、竹的植物学知识,而且保存了许多医药、生活科学、风俗习惯、神话传说以及音韵学等方面的知识。书中内容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竹文化等人文价值。除此之外,《笋谱》引用很多古籍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其他文献
姜宸英是明末清初一位重要文人,他和朱彝尊,严绳孙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作为“江南三布衣”之一,他怀着积极入世的思想,在仕途上和文学上努力进取。他创作丰富,诗文兼擅,在
帕慕克小说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在于作品主题丰厚,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叙事技巧的高超。论文拟以中外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对帕慕克小说进行文本细读,试图归纳出帕
本文以杨贵妃形象的影视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杨贵妃故事素材的演变脉络,影视剧中对杨贵妃故事素材的解构和选择以及影视剧中所体现的民族化风格和时代性特质。杨贵妃题材的影视
学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有效的学习评价。而教师过于简单、模糊、单一的教学评价,已经很难对学生起到激励和调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具有教
期刊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是德国重要抒情诗人,通常将其与浪漫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在他活着和逝世后的19世纪一直籍籍无名,但是在20世纪初之后已被广泛认为是德国文学的巅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