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职业倦怠成为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查阅相关文献,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颇丰,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独立调查与分析相对欠缺。本研究主要从人口统计学、区域条件、教学阶段的多变量视角,对河南省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分析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旨在为预防和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怠慢提供思路与借鉴,为我国高素质体育教师的培养,为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6所高中,15所初中,共对182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问卷集中发放,统一收回。研究问卷主要参考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数据结果由sppss22.0数据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不同人口学变量对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不同人口学变量对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水平不佳,总体来看,初中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高于高中体育教师。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职称、学历、区域7个变量中,只在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4个变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性,在性别、教龄、区域3个变量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呈现波浪式发展趋势,说明中学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随年龄增加而有所提高。离婚的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高于未婚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效能感维度上看,硕士学历的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最高,其次是大专学历的中学体育教师,再次是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在个人效能感维度上看,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从高到低呈现递减的趋势。(2)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看,不同教学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师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高中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初中体育教师。商丘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职称、学历、区域7个变量中,只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龄、职称5个变量上有显著差异性。中学男体育教师去个性化程度比女体育教师严重。年龄31-35岁和大于46岁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较为严重。年龄在20-25岁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相对较低。离婚的中学体育教师情绪衰竭较为严重,未婚的中学体育教师低成就感水平较高。教龄在11-20年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最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呈现波浪式发展趋势。从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维度上看,特级教师和中教二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相对较高。(3)中学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存在着负相关关系(p(27)0.01)。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不易产生职业倦怠;反之,自我效能感越低,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