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衬底GaN基发光二极管设计与外延生长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固体照明的LED光源发展迅速,正逐渐进入到室内照明领域,并以其节能和环保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单晶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硅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晶体质量高,尺寸大,成本低,易加工,此外硅技术在半导体工业中已相当成熟。以硅作为GaN外延生长的衬底材料是非常引入注目的,因为有可能将半导体器件与硅器件集成。然而,由于GaN与硅材料晶格和热应力的不匹配,在硅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GaN厚膜非常困难。硅衬底LED的生长和制作还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硅衬底GaN外延材料的质量,制作高亮度的硅衬底LED,成为世界各国研究机构争抢的制高点。争取在硅衬底LED上有所突破,对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围绕硅衬底LED的设计和硅衬底的GaN外延生长展开研究。硅衬底LED理论设计的重点是采用光子晶体的结构提高LED器件的出光效率;在实验上,我们研究了缓冲层和插入层对硅衬底的GaN薄膜的影响,并在硅衬底上尝试了微纳尺寸的周期性图形掩膜的制作。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我们发展了一套用于模拟面发射器件如LED和OLED等光学特性的计算平台,首次提出了用面光源辐射的方法来处理LED器件的出光,和传统的点光源模型相比,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验的结论。   2.我们应用光子晶体LED的模拟平台,首次提出了具有内嵌光子晶体反射层的硅衬底LED结构。这种结构利用了衬底与外延层接口处的光子晶体的高反射特性,可有效的减少发光层的出光进入到吸光的衬底当中。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将硅衬底LED的出光效率提高50%~100%。   3.我们分别使用了高温AlN缓冲层,SiC中间层和低温AlN插入层的方法,对硅衬底GaN的材料生长进行了研究。对AlN缓冲层的研究表明,AlN缓冲层的生长温度1000℃以上时,GaN可获得较好的晶体质量;我们发现SiC表面形貌对后续生长的AlN和GaN表面有重要的影响,同时,GaN薄膜的应力随着SiC中间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释放;我们对低温AlN插入层的厚度进行了优化,在硅衬底上成功的获得1.5μm的无龟裂的GaN外延薄膜。   4.最后,我们还尝试了微纳尺寸的光子晶体图形硅衬底的制作。我们采用阳极氧化铝和激光全息的方法,分别在硅衬底上制作出周期约为100 nm和850nm,孔洞直径大小约为80 nm和400 nm的掩模。
其他文献
在许多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中,圆锥形的光学辐射作为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的呈现形式,可以伴随着其他形式的非线性光学辐射(如光斑)同时出现。圆锥形的非线性光学辐射投影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圆环或椭圆形式。相对于光斑形式的非线性光学辐射,这种圆环形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可以提供我们更多的线索去探索非线性光学介质本身的特性和光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参量变化。研究表明,圆锥形的非线性光学辐射可以发生在周期性极化的晶体材料中,通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功能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不断的研究科学家们于1977年发现,掺杂后的聚乙炔的电导率急剧增加,甚至可以增加十几个数量级,这个
硫系玻璃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优异的红外透过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红外传输材料和红外激光基质材料。然而目前的基础材料研究中依然
本论文主体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绪论宏观的的介绍了本论文主题-长余辉材料的背景知识及其研究历史和现状,第二章到第四章则分别介绍了几种新型红外长余辉材料的制备过程,研究了它
“智能剥离”技术最早是由Bruel提出来的,由于该技术能够制备高质量的SOI材料,所以高剂量的轻气体离子注入硅材料研究表面剥离及其注入层转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采
过去几十年以来,强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的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高次谐波辐射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实现阿秒尺度范围的远紫外光源(XUV)的方法,利用超短阿秒激
本文基于分析转移矩阵(ATM)方法讨论了量子力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量子化条件,量子反射与量子透射,复数无反射势。   论文导论简单介绍了量子力学中的一些准经典方法,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