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电视是指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接收播放电视节目的新型城市区域性媒介。它摆脱了固定收视的缺点,延伸了传统电视空间,填补了受众在公共空间的媒体空缺。2003年1月1日,上海正式推出以公交车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电视系统,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普及移动电视的城市,随后北京、南昌、成都等城市也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跟进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另一方面,广告作为一种大众的商业信息载体和文化信息载体,推动了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其收入一直是广电系统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限播令的出台引发连锁反应,传统电视广告价格将继续上扬,广告主可能寻找新的传播载体展开营销,因此移动电视成为媒体运营商和广告主关注的重要媒介。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次研究从传播学、广告心理学、营销学等方面对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展开分析,发现目前车载电视广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基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提高公交车电视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主要内容为:1、研究成都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层级关系。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论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公交电视广告传播对于乘客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并以个案分析梳理出广告传播效果层级之间的关系;2、研究影响广告说服效果的主要因素。论文基于霍夫兰说服理论通过分析公交电视广告对受众的说服作用,探究影响广告说服传播的主要因素,其中噪音是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当传播过程中出现噪音时,要力争处理好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之间的平衡。通过梳理影响公交移动电视传播效果的噪音因素,并针对噪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减少广告信息被淹没的可能性,提高广告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3、以猫哆哩广告为个案,从广告作品效果、广告媒体效果和广告心理效果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低介入层次模式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提高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效果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