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通过对比伴有糖尿病和无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听力学检查以及治疗效果,研究糖尿病与突发性耳聋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①一般资料: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时的发病时间均在1个月内。②分组信息:实验组为突发性耳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共5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37~80岁,其中患病左耳24例,右耳18例,双耳同时发病10例,总计患耳62耳。均为既往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血糖控制差。对照组为无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7~75岁,其中患病左耳23例,右耳24例,双耳同时发病3例,总计患耳53耳。③诊断依据:所有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治和治疗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两组病例于治疗前均已进行纯音听阈测定、DPOA、ABR、内耳MRI等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及以上检查予以明确诊断、排除蜗后病变。④治疗:两组患者均予综合治疗,包括加强休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激素治疗,辅以高压氧、中医针灸等治疗,同时糖尿病组予降血糖药物严格控制血糖。以10天为一个疗程,10天后复查纯音听阈。⑤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患侧耳、突发性耳聋的分型、听力下降程度、治疗前各个频率听力情况、治疗后各个频率听力恢复情况、疗效、血糖值与听力及疗效的相关性等数值变量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①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及患侧耳别无统计学差别。实验组中双耳同时发病比例较对照组高,但二者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中全聋型患者比例较对照组中多,两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 P<0.01)。且实验组中以极重度听力障碍最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5,P<0.05)。③实验组各个频率的平均听阈均较对照组高,在1k、2kHz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k、8kHz两组听阈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实验组血糖控制较差且伴有空腹血糖上升的患者,各频率受损听阈均大致呈上升趋势。两者呈中度正相关(0.50.05)。且发病时血糖水平与治疗后的听力恢复无相关性(r<0.3且P>0.05)。 结论: 1.糖尿病可加重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尤其是高频听力,且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听力损失更加严重。 2.糖尿病状态可影响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患有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总体疗效较差。但高频听力的恢复与其发病时的听力水平有关,与是否罹患糖尿病无明显关联、与发病时的血糖水平高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