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水产品出口国,第三大水产品进口国,2020年水产品总量达6549吨,养殖产量占全球养殖总产量的60%。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消费需求从简单的解决温饱问题,转向追求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等其他附加属性的商品,水产品消费市场极具潜力。水产品含有优质动物蛋白和DHA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人们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满足人们营养需要。鱼类、海鲜等水产品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用餐选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从2012的40.48kg上涨到2020的46.38kg。随着消费量的迅速增长,其消费地位不断上升,水产品市场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价格波动剧烈,水产品市场躁动不安。水产品消费需求激增、饲料价格上涨等变化给我国水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带来压力;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随着农产品金融化不断发展,能源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等因素成为国内水产品价格震荡的重要原因,加剧了国内水产品市场平稳运行的压力。当水产品市场供给需求一时无法达到平衡,市场的各个利益主体均受到波及,水产品价格随之大幅波动,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和水产行业发展。探索水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对于把握我国水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促进我国水产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水产品市场整体呈供给需求逐年增长、价格波动上涨趋势。供给和需求分析是分析水产品市场的起点,供给市场选取了2011-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产量结构、品种结构、水产品出口贸易额等方面。受2020年疫情打击,我国水产品产量、出口额等均出现断崖式下降。2011年到2019年,水产品供给量逐年增长,出口额也明显上涨,水产品供给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及我国水产品市场成交额分析我国水产品需求市场,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多,国内消费者愈加深刻的意识到水产品的独有价值,水产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水产品价格波动剧烈,水产品市场躁动不安。淡水虾蟹生产价格指数波动幅度远大于贝类、淡水鱼、海水鱼。水产品消费需求激增、饲料价格上涨等变化给我国水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带来压力,水产品市场供给需求一时难以达到平衡。在文献梳理和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水产品自身特点构建水产品价格形成指标体系,提出水产品价格影响要素构面。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水产品品种众多、价格体系复杂,本文选取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海水鱼类生产价格指数、海水贝类生产价格指数和淡水鱼类生产价格指数构成水产品价格四因子构面;豆粕产量、豆粕饲料用消费量构成饲料价格二因子构面;禽蛋产品、奶类产品、牛产品和羊产品这四大类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作为替代品价格四因子构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水产品需求三因子构面;M1和M0作为货币供给二因子构面;OK原油、布伦特原油、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指数作为国际能源价格三因子构面;豆粕、玉米、大豆的国际期货价格作为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三因子构面。在供需关系的理论框架下,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和国际市场要素,从国内水产品需求、货币需求、替代品市场价格、饲料市场价格、国际能源价格和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七个构面,使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因子载荷、测量模型检验、结构模型检验以及中介效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内水产品需求、货币需求、替代品市场价格、饲料市场价格、国际能源价格和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影响国内水产品价格,且影响为正;其中,替代品市场价格、饲料市场价格是直接影响因素,国际能源价格和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价格传导,直接或间接影响水产品价格。各潜变量对水产品价格的总影响效应依次为:国际能源价格(0.432)、货币供给(0.352)、国内水产品市场需求(0.334)、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0.322)、饲料价格(0.332)、替代品价格(0.176)。鉴于此,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开发新能源,降低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依赖;二是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研判市场需求,识别消费趋势;四是建立价格波动预警机制;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应对方案,提高国内国际价格变化预测能力;五是加大对水产品养殖保障力度;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六是加强水产品等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国内期货市场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