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免疫紊乱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及与巨核细胞的改变关系,探讨ITP可能的发病免疫学紊乱,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标本均来自该院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诊断符合中国标准,并根据血小板计数(BPC)将患者分为重症组(BPC≤20×10<9>/L)和轻症组(BPC>20×10<9>/L).常规方法采取骨髓,用骨髓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采用肝素抗凝血,分离血清和单个核细胞,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lkaline phosphatase-anti alkaline phosphatase,APAAP)检测19例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8例(5例患者,3例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治疗对其影响.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紊乱参与了ITP的发生发展过程.1 IFN-γ的升高、IL-10的降低表明在ITP中存在Th<,1>/Th<,2>失调,Th<,1>占优势;2 CD<,8><+>T淋巴细胞可能通过IFN-γ抑制巨核细胞的成熟;3 CD<,4><+>CD<,25><+>淋巴细胞增高显示免疫耐受机制在ITP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4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治疗效应可能在于抑制Th<,1>细胞因子IFN-γ的合成,持续的高IFN-γ表达提示ITP预后不佳.
其他文献
目的:  直接希氏束起搏(DHB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起搏方式,其心室电极置放于希氏束处,心室的激动是由希氏束向下传导的,与正常心脏心室激动顺序一致,是理论上的最佳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