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省区18-65岁人群腰围分布变化趋势、中心型肥胖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993-2011)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中心型肥胖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高趋势,且中心型肥胖对健康危害非常广泛,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腰围是判断中心型肥胖的常用指标,国际上针对判断中心型肥胖的腰围切点值的探讨和争论很多,依疾病、人群的不同而不同,造成中心型肥胖流行趋势判断困难。此外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腰围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上,而针对腰围分布的变化及影响其分布变化的社会人口因素的研究则很少。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1993-2011年中国9省区18-65岁成人腰围分布的变化趋势和中心型肥胖的流行趋势,以及个人、家庭和社区因素对不同分位水平腰围分布变化的影响。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根据研究目的将研究对象分位两类。第一类为横断面数据比较,研究对象为9省区1993-2011年间至少参加一次调查的居民。采用LMS曲线拟合技术描述了18-65岁成年居民腰围分布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心型肥胖流行趋势做了描述。第二类纵向数据分析,研究对象为1993-2011年至少参加两次调查的18-65岁成年居民。采用纵向分位数回归技术建立腰围分布的时间趋势模型,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993-2011年,中国9省区18-65岁成人腰围分布曲线逐渐变宽,峰值逐渐下降,同时曲线逐渐右移,腰围整体水平增高,处于较高腰围水平的人所占比例增加。这种变化在1993至2004年幅度较大,2004至2011年幅度较小。男性腰围增长幅度大于女性。从腰围分布的角度而言,无论选用何值作为中心型肥胖的腰围切点,该人群中心型肥胖率均呈增加趋势。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布的15、50、85百分位腰围水平都呈现增高趋势。男性各年龄段腰围增高水平普遍高于女性。男性30岁以上人群1993-2011年间腰围增加幅度比30岁以下人群的腰围增加幅度大。女性40岁以上人群在2004-2011年间腰围增加幅度比40岁之前大。男性和女性都是腰围分布的百分位越高,腰围的增加幅度越大。女性腰围随年龄增长的幅度大于男性。男性在18-30岁之间腰围水平增加最快,到50之后呈下降趋势。女性25-50岁之间腰围水平增加最快。1993-2011年间该人群中心型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3年到2011年,男性和女性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从10.9%和22.3%增加到35.7%和38.4%。男性中心型肥胖前期率及中心型肥胖率增幅均大于女性。46-65岁人群中心型肥胖率均高,但18-45岁人群增长速度快。男性中心型肥胖率随着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增高逐渐增高。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随着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的增高逐渐降低,女性低收入人群增长最快。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低教育水平、低城市化地区相对高教育水平、高城市化地区中心型肥胖率增长速度快,值得关注。1993-2011年间,在BMI判定为体重正常甚至是体重过低的人群中也有中心型肥胖的发生。男性和女性BMI<24kg/m2人群2011年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11.0%和17.9%。男性BMI判定为超重者中约1/3-2/3为中心型肥胖,BMI判定为肥胖者中约80%以上伴有中心型肥胖。女性则比男性更高。中心型肥胖前期和中心型肥胖合并来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BMI超重者约有4/5以上存在腰围异常。不同BMI水平人群,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无论城市化水平高低,体重正常人群中心.型肥胖率呈升高趋势。从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来看,低、中城市化水平地区比高城市化水平地区中心型肥胖前期率及中心型肥胖率高。腰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家庭及社区因素影响较小。年龄、受教育程度、BMI、社区城市化指数为男性腰围分布的时间趋势的危险因素,身体活动为保护性因素。对于男性腰围高分位而言,年龄、BMI、受教育程度、社区城市化指数为危险因素,身体活动为保护性因素。年龄、BMI为女性腰围分布的时间趋势的危险因素,对女性腰围分布高分位处也是一样,受教育程度、身体活动、闲暇时静坐活动时间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对女性腰围高分位处为保护性因素。结论1993-2011年间,我国9省区18-65岁成年居民腰围和中心型肥胖水平呈增高趋势。腰围分布受个人、家庭、社区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影响较大,主要为年龄、受教育程度、BMI、身体活动。家庭和社区因素对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布高百分位都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方向相反。鼓励人群增加身体活动,降低BMI水平,将城市化进程与公共卫生政策相结合能够对腰围过快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包装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许多企业对其产品的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尝试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在竞争激烈的现代
本文以尖山磷矿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广泛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尖山磷矿边坡的地质环境特征、工程地质特性、岩体结构特征,同时通过对国内外边坡监测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评价
目的: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为依据,建立南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初步制定南大青叶的质量标准,为增加地方及国家标准对其的收载奠定基础,从而确保临床药用安全有效。方法
乳酸菌种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酸乳质量的好坏。在菌种保存与传代过程中,会发生菌种污染和变异退化等问题,及时进行菌种鉴定、复壮和优良菌种筛选对酸乳发酵剂和酸乳生产具有重
我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上市公司为了在这种不景气的经济背景下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更好的融资条件并实现企业自身利益,开始进行变本加厉的盈余操控。盈余管理不仅
研究背景:产后恶露不绝是产褥期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分娩时耗力耗血,令产妇气血骤虚,形成产褥期“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产妇抵抗能力也随之减弱。若恶露持续数天淋漓不尽,可致
随着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热的兴起,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西方国家采取了多种模式并存的方法,并已经取得
目的:本试验观察薄氏腹针对乳腺癌化疗后急性胃肠道副反应的影响。希望通过此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明薄氏腹针治疗化疗后急性胃肠道副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推广至整个
食品包装隐患是侵害儿童生理与心理健康安全的“隐形杀手”之一,给儿童、家庭及社会造成了诸多悲剧。尽管人们开始关注并重视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但儿童食品包装安全问题仍未得到
<正> PCR(Polymeraso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也称无细胞克隆系统,是由美国的Kary Mullis等人于1985年首创并由美国Celus公司开发的一项体外扩增DNA的方法。应用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