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来,广电总局颁发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政策的优越性让纪录片的产量不断增多,虽然其中不乏精品,但电视纪录片相比轻松愉悦的综艺节目、电视剧而言,其受众面窄、收视率差仍是不争的事实。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提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对其研究的论文和专著较少,大多是从“观赏性”的价值、元素等进行分析,且论述不够深刻,而本文主要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受众学、中国古典美学等相关理论分六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中“相关概念解读”这一节从“观”和“赏”入手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进行尝试性解读,并提出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既是电视纪录片本体的一个基本艺术特征又是电视纪录片在接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的观点。第一部分分别从“形象化政论”、”纪实主义美学”、“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梳理了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时代演进,通过梳理,本文认为,时代不同,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也会不同,每个时代的纪录片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观赏性,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第二部分是从电视纪录片本体的角度对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观赏性进行论述。这一部分首先理清了不同学者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类型的划分标准,然后对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观赏性进行了解析。第三部分是从受众接受的角度对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要研究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就应了解受众心理,并分析了受众心理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特征和创作取向的影响。第四部分以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范本,从观赏性的元素、美学思考角度对纪录片观赏性进行微观层次的解读。第五部分提出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最佳状态是“视野融合”的观点,而视野融合包括水平视野和垂直视野两个维度。本文运用实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中国纪录片的观赏性作具体的论述,以期对纪录片受众和创作者有一点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