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送系统是物流系统末端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化生产模式、商业业态和消费者消费方式等不断变革,配送需求的规模快速扩大,需求形式多样化的趋势明显,城市配送资源整合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环境污染形势不断严峻、城市交通压力快速加大等背景下,充分整合设施、车辆、设备等配送资源,提高配送资源利用率,促进配送系统与经济、民生、环境、交通等系统的协同发展是转变传统模式,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途径。因此,按照系统观点对配送资源整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立足于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中观视角,明确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演化机理和过程,并合理地对整合水平进行评价,将有助于推进配送系统与城市经济、环境、交通等系统的协同发展。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配送资源的概念、内涵及各类配送资源的个性和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对配送资源整合的动因做了归纳。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分析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结构,将系统分为配送资源供给和配送资源需求两大子系统,明确了系统具有的复杂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并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目标确定为动态适应配送需求、提升配送资源效率和促进配送系统与其他系统协同发展三个方面。(2)揭示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自组织演化机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是开放系统,具备自组织系统的特征,系统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关系。本文运用博弈论证明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自组织涌现的存在,并重点采用熵判据和序参量判据的方法对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信息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熵变模型,对其熵变条件和熵交换进行了分析,并借助布鲁塞尔器模型(Brusselator Model)判定了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及其稳定性。其次,明确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两大子系统的状态参量,采用DEMATEL方法对17个状态参量进行了序参量识别,确定了配送资源主体数量和配送服务需求总量两大序参量,并以逻辑斯蒂(Logisti c)方程为原型,分别构建了单序参量和双序参量条件下的配送资源整合演化模型,对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演化规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3)研究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演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演化过程中要素间的作用关系和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更全面的解释配送资源整合这一复杂、动态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了系统外生变量的影响和必要的模型假定条件的基础上,明确了配送资源供给和配送资源需求两大子系统的要素因果关系和主要反馈回路,并进一步细分为73个模型参数,借助VENSIM仿真工具建立了系统流图和结构方程,构建了配送资源整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4)构建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水平评价模型。本文根据系统评价理论,围绕三大系统目标建立了配送资源整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CSCD)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方法对配送资源整合水平的评价开展研究,利用MATLAB软件,依托北京、上海、广州等5个不同特征的城市基础数据建立了CSCD-GRNN配送资源整合水平评价模型,为全面客观的评估配送资源整合水平提供了合理的方法。(5)对北京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验证了的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针对北京市配送资源整合进行了VENSIM模型仿真和政策模拟,并以北京市2005-2014年期间的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情况为评价对象,利用CSCD-GRNN评价模型进行了配送资源整合水平评价。结合实证研究,认为北京市应进一步通过推动配送领域技术进步、推动资源共享、鼓励连锁及电商业态发展、强化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措施促进配送资源整合,提升资源效率和改善系统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系统动力学、神经网络等相关理论基础和适用方法,分别构建了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耗散结构模型、系统演化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配送资源整合水平评价模型。同时以北京市为具体对象,对其城市配送资源整合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整合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使得本文在有一定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