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地裂缝带高铁路基动力稳定性及长期沉降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名片”,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崩滑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岩溶等不良地质发育,已建和拟建的多条高速铁路不可避免地穿越地裂缝发育区。地裂缝带作为一种地质软弱带,跨越地裂缝带高铁路基在列车长期振动荷载作用下,可能因地裂缝带两侧地层差异沉降导致路基动力失稳破坏,威胁高铁运营安全。因此,开展跨地裂缝带高铁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及长期沉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大西(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跨越山西太原盆地地裂缝为工程背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铁路跨地裂缝带路基动力响应机制及长期沉降研究(41772274)”,采用野外现场测试、室内试验、理论解析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跨地裂缝带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及沉降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跨地裂缝带高铁路基设计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钻孔剪切波速测试和地脉动测试,对地裂缝带场地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观变电站地裂缝场地土体剪切波速沿深度方向突变较大,地脉动信号的频谱特征为多峰型,两种测试方法在地层结构反演方面一致性良好,地脉动测试相比于剪切波速测试得到的场地卓越周期偏大,场地类型偏于更好级别。(2)基于土体累积塑性变形室内循环三轴试验,对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土体累积塑性变形特征、变形影响因素和变形描述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累积塑性变形可分为急速增长、稳定增长和稳定段三个阶段;累积塑性变形随列车荷载动、静偏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围压和埋深的增加而减小;Allometric1模型(?p(28)ANb)在描述土体累积塑性变形和变形影响因素时的精度和简便实用性均较为优异。(3)通过三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动应力和列车振动速度沿路基纵向和深度方向的响应特征,确定了地裂缝影响区范围和影响区范围内的动力响应放大系数。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后,路堤中动应力增大,CFG桩加固范围内的地基动应力大幅减小,路堤和列车振动荷载主要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地基的振动速度均减小;动应力和振动速度的地裂缝影响区范围在路堤中不变、地基中减小;动应力放大系数在路堤和地基中均减小,振动速度放大系数在路堤中不变,地基中增大。(4)基于列车振动荷载和环境激励实测法、临界动应力法和有效振速法对跨地裂缝带高铁路基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经过地裂缝带路基时不会发生共振破坏,满足跨地裂缝带路基动力稳定性要求的路基土体最小处理深度为:地裂缝影响区内:H0≥6.1m(距离路基顶面),处理范围为上盘距离地裂缝0L=15m,下盘距离地裂缝0L=10m。(地裂缝90°正交于路基);地裂缝影响区外:H1≥5.5m(距离路基顶面)。(5)通过多因素耦合作用土体累积塑性变形试验,建立了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长期沉降预测模型,研究了跨地裂缝带高铁路基长期沉降的时间发展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在线路运营初期发展较快,地裂缝沉降影响区范围为上盘小于下盘,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后,上、下盘路基总沉降量和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差异沉降量均减小,地裂缝沉降影响区范围也减小。
其他文献
大南湖位于吐哈盆地东南缘地区。该区发育有大面积的岩浆岩,包括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本次研究通过对岩浆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了吐哈盆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网络的探索也成为了当代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而进行网络探索的关键是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研究。常规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分别基于网络流量特性的建模和对网络流量本身的分析。并且现有的绝大多数网络流量模型的建立及预测方法均未同时考虑网络流量中的重尾特性和自相似特性因素。因此本研究在基于Alpha稳定分布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流量进行自相似性研
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的金融模式,在改善金融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和提高融资产品运作效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我国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然而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多主体彼此依存和多环节相互关联的特性使得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和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供应链金融业务及其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被认为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AD)的主要传播病原体之一,每年给我国乃至全球仔猪养殖和育种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疫苗接种是控制和预防PCVAD的主要措施。研究表明,衣壳蛋白(Cap)是PCV2的最具免疫原性的蛋白,与PCV2的感染
叶绿体发育由核质基因共同调控。PEP是由质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主要负责转录叶绿体基因组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NEP是由核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仅由一个亚基组成,负责
我国是最大的纺织印染生产国,随着国家对印染行业环保要求的提高,纺织印染污泥的资源化处置和生产污水中残留的有机锑类污染物的去除成为此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课题提出了印染废水和污泥闭环同步治理的思路:即以纺织印染污泥水热解-碳化产生的污泥焦炭为原料制备用于去除废水中有机锑污染物的新型微电解材料。主要考察了(1)以印染污泥水热解-碳化后的污泥焦炭为原料,结合回收铁粉等材料制备铁碳微电解陶粒材料(M
山西孝义“月饼脱脱”作为吕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精美的孝义“月饼脱脱”作品远销至国外,成为山西民间重点保护和发展的一个项目。孝义“月饼脱脱”在山西民间传统艺术
随着电网互联规模日益增大和在线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网分层分区的自动电压控制(AVC)被广泛应用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中无功-电压分区成为AVC中二级电压控制的重要课题。在大规模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与并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基于节点间电气距离矩阵的无功电压分区结果频繁调整,降低了电网无功电压分区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其控制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针对大规模风电的
《吐弥善言三十颂精要》的由来及其特点研究这篇论文主要阐释了吐弥善言三十颂精要的由来、特点、以及对后期文法学著书立说的影响。并对吐弥善言三十颂精要中一些争议不断的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并以口耳相传形式传播的长篇英雄史诗,其流传之广泛,部数之众多,是迄今人们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世界史诗之王”,2009年被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