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的大型汽轮机组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e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力系统性能分析是电厂节能降耗工作的基础,从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深入开展热力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从本质上把握能量损失的原因,对电厂“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燃煤电厂汽轮机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热力系统建模、分析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利用“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建立电厂热力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方法,为燃煤发电机组的节能降耗与优化改造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在热力学建模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经济学结构理论”构建一套完整燃煤电厂的(火用)分析及热经济学分析方法。以300MW亚临界、600MW亚临界及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例,详细论述了热力学仿真模型转化为热经济学模型的主要过程。使用基于燃料-产品定义的热经济学模型、(火用)成本和热经济学成本模型量化了设备之间的生产交互过程,分析了系统成本形成的热力学过程及其分布规律。并利用热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电厂部件进行前瞻性故障诊断。 本文对热力系统的三种分析方法:能量分析法、(火用)分析法和热经济学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重点对能量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做了比较分析,并对热力系统中,(火用)损分布做了分析;本文还介绍了基于热经济学分析方法-“结构理论分析方法”,采用简单联合循环机组作为研究实例,对系统生产结构模型建立、特征方程建立、热经济学成本计算、故障和障碍分析、燃料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运用“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对燃煤电厂300MW亚临界机组、600MW级亚临界机组及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热力系统建模,利用该模型对机组运行数据和设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求在机组出现故障征兆时发现故障,并对故障做进一步分析,给出供参考的故障处理意见。 本文在基于第一、第二定律两种分析方法结果一致性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方法的优越性,以及这种方法对机组性能优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分析热经济学结构理论的局限性并为完善该理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均质压燃(HCCI)方式避免了碳烟和NOx的生成条件,其NOx排放极低,并且几乎是零碳烟排放条件下仍保持高的热效率,因而这种燃烧方式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燃烧技术之一。本文采用化
格子Boltzmann方法是一种起源于格子气自动机,而后又被证明可以通过对速度、空间和时间离散,由连续玻尔兹曼方程推导得出,可用于模拟粘性不可压缩和可压缩流体流动与换热的方
随着内燃机增压技术的广泛应用,涡轮增压器的噪声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良好的声学性能已成为评价一款涡轮增压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进行涡轮增压器噪声的研究很有必要
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使得应用自然工质CO_2的应用研究成为世界的研究热点。针对CO_2带膨胀机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FLUENT和EES两种模拟计算软件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CO_2快速降压过程和CO_2滚动活塞式膨胀机的工作过程。为了能够对CO_2快速压降过程进行直接观测,本文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放气过程的进行,试块内部压力与温度均呈凹曲线减小。初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