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愈加明显。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也表明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在各国应对此次危机的措施中,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已经成为共识。汇率作为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对世界各国经济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状况自主选择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2005年7月21日,我国放弃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9年12月底,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20%。虽然汇率较改革初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升值,但升值压力并未消除。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日本再次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多个国家对华采取反倾销等手段,目标直指中国汇率。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由哪些因素决定和影响。本文在介绍和对比西方主流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之上,选取理论假设接近我国的多恩布什汇率模型进行修正,结合我国特定国情建立人民币汇率决定修正模型,并通过1994年至2009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出建议。本文的框架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金本位制崩溃之后提出的汇率决定理论,分为早期汇率决定理论和现代汇率决定理论。早期汇率决定理论包括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和传统的流量分析理论。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大致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市场分析理论。第二部分先介绍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的相关文献,然后选择与我国实际较接近的多恩布什模型结合我国发展现状进行修正,建立由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资产市场均衡构成的汇率决定修正模型,进行图式分析,并推导出汇率决定修正方程。第三部分对本文推导出的人民币汇率决定修正方程进行实证分析。变量包括人民币汇率均值、货币供给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资本控制程度、中国关税收入和进口金额。其中中国资本控制程度通过Kalman滤波方法估计求得。选取数据是从1994年到2009年的季度数据。第四部分是本文结论和政策建议。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逐步降低甚至取消了一些关税,现在关税对汇率影响已经很微弱。中国对资本控制也在逐渐放开,资本能够自由转移,汇率也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民币的供求状况。但是还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经济实力。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并且反映我国真实经济状况,我国应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这样利率能够真正代表货币市场均衡的水平,从而汇率能够合理波动;继续推动汇率机制改革,完善外汇做市商制度;按照顺序逐步放松资本管制。本文选取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采用的直接标价法,即以一美元为标准可兑换多少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