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黄五个药对即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大黄甘遂配伍后,其抗炎、抗血栓及泻下利水功效的药理药效实验;测定大黄配伍药对蒽醌类成分含量变化;并进行五个药对的血清药物化学实验,建立大黄五个药对血清蒽醌成分HPLC分析方法;考察大黄配伍对血清中蒽醌类成分的变化影响;从大黄不同组方的三种功效角度研究和探讨大黄药对配伍机制及其共性关系,揭示配伍功效变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为中药配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法对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进行毒性比较研究;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造模法研究其抗炎作用;建立盐酸肾上腺素及冰浴致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大黄五个药对对大鼠凝血四项及血栓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复制盐水负荷模型、模拟水钠储溜状态观察正常大鼠和甘油致肾衰大鼠的利尿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五个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含量变化并用紫外谱线组图谱分析大黄五个药对水提液经环己烷、氯仿及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萃取后萃取液总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谱图变化;HPLC法以Thermo Syncroni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45:50),进样量5μL,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的条件下,检测大黄五个药对血清药物化学各蒽醌成分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1.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无法作出LD50,测得最大给药量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大黄、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及大黄甘遂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分别为145.33g/kg、142.30g/kg、117.53g/kg、103.45g/kg、113.09g/kg、182.36g/kg,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81、569、470、418、452及729倍;2.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提取物高低剂量(30,15g/kg)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炎症反应,并可降低小鼠炎性组织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3.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给药组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及凝血功能,pt和aptt显著降低,tt和fib显著升高;同时,给药组显著降低血瘀大鼠血浆中tbx2水平,显著降低tbx2/6-keto-pgf1α比值,降低vwf和gmp-140含量;4.正常大鼠水负荷排尿量在4h内有所增加,同时促进na+、k+、cl-的排泄;甘油致大鼠急性肾衰可使肾小管发生病变,对na+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肾排钠明显升高;同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而代谢产物无法从肾脏充分排出,导致尿素氮、尿总蛋白和尿肌酐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含量升高;5.大黄各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黄桃仁组游离蒽醌提取率与大黄甘遂组总蒽醌及结合蒽醌提取率均升高,其余各组均使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大黄黄连组;6.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含药血清中,可检测到的蒽醌类成分有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且其在各药对含药血清中含量变化有一定规律。结论:本研究对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抗炎实验、活血祛瘀实验及泻下利水功效试验研究,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毒性较小,可较好的抑制致炎小鼠的足肿胀度,改善大鼠血液流动性,改善急性肾衰大鼠病理模型,促进大鼠利尿作用。大黄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大都会引起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黄的功效作用存在共性关系。